2016年理论视野中的10大热点(5)

2016年理论视野中的10大热点(5)

聂树斌案改判:中国法治进程中具有标杆意义的事件

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对原审被告人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妇女再审案公开宣判,宣告撤销原审判决,改判聂树斌无罪。聂树斌案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深入思考。

学者认为,聂树斌案是我国法治进程中具有标杆意义的重大事件,注定要在共和国法治史上留下一个沉重的注脚。正义虽然迟到了,但终究没有缺席。最后的判决无论是程序还是实体都给出了公正的结果。案件得以再审并纠错,主要有四个方面原因:其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高度重视冤假错案的纠正和防范。其二,社会普遍且持续的关注。其三,人们司法观念的进步,其中既有对冤错案件认识的不断提升,更有对纠错价值、疑罪从无观念的重新认识。其四,本轮司法改革所带来的契机,如异地复查方式的采用、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设置、律师的全面介入并充分阅卷等,这些程序方面的特殊做法,可以成为刑事再审程序完善的重要依据。

有学者提出,聂树斌案改判并不意味着聂案已经全部了结,更严肃的追问和更深入的反思才刚刚开始。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要进一步探讨造成冤错案件的原因,不能简单地把冤错案件归结为当时的历史条件。如何推进完善刑事案件纠错机制,完善审判监督程序和证明标准体系,如何从司法规律出发贯彻落实刑事诉讼制度,从根本上消除冤错案件发生的土壤,这些工作都任重而道远。聂树斌案的教训是深刻的。比如,必须强化人权保障理念、程序公正理念、证据裁判理念、互相制约原则和有错必纠理念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从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人们更加期待,司法机关能够坚守证据裁判、疑罪从无等法律原则,健全完善冤假错案防范、纠正机制,让正义不再“迟到”。

欧美上演“反转剧”:“反全球化”思潮蔓延,经济自由与政治民主矛盾凸显

进入2016年,西方政治舞台上演了一系列“反转剧”:6月英国退欧公投结果出炉,选择退出欧盟;11月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12月意大利修宪公投失败……西方社会这些政治事件的结果,令很多人深感错愕、大跌眼镜。这从一个侧面也深刻反映了21世纪世界政治的新趋势。

学者指出,最近几年世界各地反全球化的民粹主义思潮兴起,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将加剧各国内部利益结构的不平衡性,财富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造成社会财富再分配的更加困难,富者越富、贫者越贫的现象有增无减。这致使后者把目前西方出现的各种弊端归咎于外部竞争,把自己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下降直接归咎于外来移民。由此在西方引发反全球化、反区域一体化,以及新纳粹主义、新种族主义和新国家主义等极端思潮蔓延。

学者认为,这些事件暴露了西式民主的弊端。西方民主已经沦为一种民主形式掩盖下的金权政治、“财团政治”、“寡头政治”,资本自由和大众平等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经济自由与政治民主的矛盾愈发尖锐。民主制度在西方国家失灵,是因为阶层的固化甚至割裂导致其政策调整丧失了灵活性,只能是僵硬地对立、对峙。西方国家缓解国内矛盾的方法相继失灵,解决国际矛盾的机制日益受到质疑。以至于连“历史终结论”的提出者弗朗西斯·福山也感叹:西方自由民主可能并非人类历史进化的终结。

学者认为,在这些标志性事件的背后,都活跃着民粹主义的影子,西方已然陷入自冷战结束25年以来从未遇到过的乱局。今年国际形势的乱局给世界带来了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意味着国际形势可能发生体制性、结构性、根本性变化:其一,乱局暴露了一些深层次问题。政治层面趋向保守主义,经济层面趋向贸易保护主义,社会层面趋向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本土主义。而这背后凸显的是精英与大众的矛盾、贫富阶层的分化、本地人与外来移民的冲突,甚至精英内部也出现了分裂。其二,全球化速度明显放缓,同时出现“逆全球化”现象。其三,大国战略竞争加剧,对中间地带争夺有所激化。中美关系的走向也牵动着各方神经。在这种新形势下,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有效应对国际民粹主义“病变”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笔:谭一鸣、马君俊、李庆英)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