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庭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儒释道思想的特点(7)

摘要: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三、道家、儒家、佛家思想内容的主要特点

道、儒、佛三教的异同。近几年,由于中国搞市场经济,整个社会出现“一切向钱看”的现象,有的西方学者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就信钱。这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不了解或偏见。其实,中国人的信仰具有比西方人的信仰,更具思想文化内涵,更具广泛包容,这就是“三教合一”的信仰,即“儒教治世,道教治身,佛教治心。” 中国人特别是汉民族坚信儒、道、佛三教思想文化,就是用儒家思想治国理政,即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道家思想修炼强身健体(其实道家思想充满了治国理政、治疗精神疾患的良药);用佛教文化提升精神境界,调解生死观问题,换一句话说,就是佛教是为了寻求解脱生老病死等痛苦问题。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儒教在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占统治地位,佛教从隋唐朝开始受到重视,属于外来品,但后来已经中国化了。下面分别重点介绍一下道家、儒家和佛家的一些思想观点。

(一)   道家思想观点: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弱者之道,它为弱小者提供生存、发展和壮大的思想方法,以及谋略手段,充满了辩证法的哲学思想。

1、道法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天人合一。人与道的关系,以人为本(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5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天道”决定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天人合一:“万物与我为一”,老子“道法自然”的客观内涵。

2、治国理政——“无为而治”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57章)。”“无为而治”:领导者要去除极端、奢侈、过度的行为:“去甚、去奢、去泰”(29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60章)——治国理政不要穷折腾,领导者不能政令频出,朝令夕改:不作秀、不要搞形象工程。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民自朴。(57章)

“以百姓之心为心”——理政之道。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49章)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领导者爱惜民力,减轻税赋;“民之所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生之厚,是以轻死”。(75章)

领导者要爱惜人才,发挥各自的特长,关心就业问题。“圣人常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27章)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