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吉耀:号准全球经济发展脉搏(2)

毕吉耀:号准全球经济发展脉搏(2)

对中国经济的五大影响

● 贸易低迷加大结构优化动力 ● 科技革命倒逼制造业转型

● 辩证看待大宗商品价格回升 ● 适应国际经贸体系新变革

● 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增大风险

从目前的情况看,外部环境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世界经济贸易增长低迷导致外需疲弱,加大了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外贸出口增速持续回落。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的情况下,2017年外贸出口稳增长仍面临不少困难。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样寄希望于扩大出口和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而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要适应国际国内需求结构变化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外贸优进优出,更好发挥外贸进出口对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

二是在科技产业大变革背景下,中国既面临迎头赶上的机遇也面临竞争加剧的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的研发投入力度,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新兴经济体也在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更加重视发展制造业。中国在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领域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在制造业领域的传统成本竞争优势逐渐弱化。若不能有效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就有可能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传统制造业领域也会面临来自其他新兴经济体的激烈竞争。

三是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对中国有利有弊。中国是能源资源净进口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能源资源消耗总量呈刚性增长态势。石油、铁矿石等能源资源产品价格回升将增加中国的发展成本,但同时也有利于能源资源开采加工等上游行业改善经营状况,以及这些行业比较密集地区提振经济增长。

四是国际经贸标准逐步提高,将抬高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门槛。就目前情况看,国际经贸规则逐步向高标准和“边境后”延伸是大势所趋。中国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只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贸体系变革的新形势。

五是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多变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构成潜在威胁。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不断从经济、金融、科技、产业等领域向社会、政治、军事、安全和国际治理等更广泛领域传导,全球利益格局的战略博弈更加激烈,地缘政治和大国关系深刻调整,热点敏感问题频发。这将给中国对外人员、技术、信息、资金交流和维护周边环境稳定构成潜在威胁,干扰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所所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