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攻坚之年到深化之年——谋划全局着眼长远,精准定位主攻方向,这是一次推动转型升级的深刻变革
钢铁、煤炭去产能年度任务提前完成,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减少,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等措施陆续出台,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约1万亿元,脱贫攻坚、民生投资提速加力……
过去一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响攻坚战,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
产能和库存下降引导预期改善,促进价格回升、企业效益好转;降成本增强企业信心;去杠杆路径明确,风险随之降低;补短板拉动有效投资,百姓有了更多获得感。
与此同时,去产能、去库存为经济开拓新空间,从无效和低端供给中释放的各类要素,正加速向中高端供给集聚。
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产业化加快,互联网教育、移动医疗等新业态迅猛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移动支付等新模式层出不穷……“铺天盖地”的创新创业与“顶天立地”的科技突破相辅相成,成为孕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源泉。
“由于推行了供给侧改革,中国经济在2016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经济增长指标达到预期,并将2017年的工作重点放在长期发展上。”拉美社发表评论说。
一年多来,改革部署密集有序,各地各部门深化落实——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2016年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
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任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以来,各地各部门不断强化认识,使改革走过攻坚之年,步入深化之年。
一年多来,改革脉络日渐清晰,主攻方向不断聚焦——
既遵循市场规律,善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又充分发挥政府在改革中抓重点、抓关键环节的牵引作用,以最小的代价实现结构调整优化;
一方面锁定五大任务这一当前经济最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以钉钉子的精神不断加以解决,另一方面着眼于中长期经济发展,大刀阔斧地全面深化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等问题的答案不断明确,为改革推进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年多来,改革环境日益优化,更注重有效的制度供给——
2016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97个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和128个其他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还完成了194个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改革方案419个,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中国已成为全球结构性改革的引领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认为,中国正通过锐意改革化解过剩产能和加快经济转型,尽管有挑战很痛苦,但中国的转型升级将让全世界受益。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