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锋:鸱夷浮江——一代名将伍子胥之死(2)

摘要:伍子胥一生出将入相,成就了一个国家,两代君王,最终却死在为之卖命的君主吴王夫差手里。他死后,夫差下令将其尸首包裹在皮囊里,抛入江中,名曰“鸱夷浮江”,使他葬入鱼腹。公元前471年(伍子胥死后12年),越灭吴。夫差悔当初不听伍子胥之言,羞于在阴间见到伍子胥,用白布蒙住双眼后举剑自尽。伍子胥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然而中国历史上类似伍子胥的人物又何其多。

正在吴国君臣争议未决之际,文种又向勾践提出新的措施:装饰美女8人,送给吴太宰伯嚭(pi),通过他说服吴王。果然奏效,伯嚭就向夫差陈述纳降的必要及好处。文种又被引见吴王,一面说好话,一面委婉地威胁:越国万一不得宽宥,勾践将会杀妻灭子,销毁宝器,以剩下的5000甲兵和贵国拼个死活,贵国再强也不会得到什么利益。这样软硬兼施,已经开始骄奢自满的夫差就最终首肯了这个和议。于是越王和后妃及臣僚300人入吴服役。伍子胥苦谏无果,无奈叹息道:姬姓应该衰败了,这是养虎贻患,越国将会发展国力,训练军民,20年之后,吴国将会变成池沼废墟了!

夫差认为越国弱小,从此将会一蹶不振,不足为患的;同时他已被越国人的甘辞厚赂所迷醉。夫差不同于他的父亲,《国语·楚语》“蓝尹亹(wei)论吴将毙”记载:子西与蓝尹亹有过一段对话。蓝尹亹说:“阖闾嘴不贪美味佳肴,耳不喜欢听靡靡之音,眼睛不贪恋美色,身体不贪图安逸,从早到晚勤劳国事,体恤百姓的疾苦。听到一句有益的话就很惊喜,得到一位贤士如同得到了赏赐,犯了过失必定改正,有不好的行为必然感到担忧,所以得到百姓的支持,实现了战胜楚国的志愿。”然而“夫差喜欢滥用民力来满足个人的爱好,纵容自己的过失,拒绝别人的进谏,即使是在某处只住一夜,台榭园池等都必须建好,声色狗马之类的玩物也必须随行。夫差这样做首先搞垮了自己,又怎么能打败别人呢。”在楚国人的眼中,夫差骄奢淫逸,吴国国势已外强中干,离灭亡已经不远了。

夫差现在一心向中原地区进取,此后的五六年间,吴国讨陈、攻蔡、征鲁、伐齐。于艾陵大败齐军。特别是在伐齐还是图越问题上,伍子胥与夫差意见不合,他认为,伐齐与图越,图越为首,越与齐相比,越对吴国的危害更大,越是吴国的腹心之疾。但是夫差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而是兴兵伐齐,并且还大胜而归,他更是认为伍子胥的目光短浅、智谋低庸。

在艾陵之战(公元前484)前,早己归国励精图治的越国君臣入吴朝贺伐齐必胜,举朝上下皆大欢喜。独有伍子胥心情沉重,他说:这是越国存心“豢养”吴国。他继续劝谏夫差说:越国是个心腹之患,一日不除,即使得了齐国,也不过是块“石田”,不能种庄稼的。他断定,今若不灭越,吴迟早会为越所灭。

伍子胥见吴王夫差执迷不悟,只好考虑自己的身后事,他趁交兵之前一次出使齐国机会,把儿子托付给齐国鲍氏家,改姓王孙氏。伍子胥喋喋不休的谏诤,吴王夫差早已厌烦;加上伯嚭的进谗,夫差于是不满和疑心起来。伐齐胜利回国后,经人举报,夫差得知伍氏寄子敌国之事,立即以私通敌国、怀有二心的罪名赐伍子胥“属镂”之剑,逼其自杀。伍子胥死不瞑目,死前他对舍人说:我死后,请在我的坟墓上,载上梓树,长大后可以用来做成有用之器;我死后,请挖出我的一双眼睛,高挂在姑苏城东门,让我将来能亲眼目睹越国大军是怎样灭亡吴国的。说完,拔剑自刎。事实证明,伍子胥是最清醒的。只是夫差并没有遂了伍子胥的最后心愿,他听到伍子胥的临终遗言,更是恼羞成怒,下令杀死伍子胥,并且把他的尸首包裹在皮囊里,抛入江中,名曰“鸱夷浮江”,使他葬入鱼腹。永远也找不到坟墓的影踪,永远也看不到越军得逞。

伍子胥死后12年,即公元前471年,越灭吴,夫差悔当初不听伍子胥之言,夫差自杀。死时,他留下遗言,死后请盖上我的两眼,“我无颜再见到地下的伍子胥啊”。夫差死后,勾践厚葬吴王而诛杀了太宰伯嚭。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