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家网评论丨正月十五的月亮圆又明 欢歌笑语奔小康

宣讲家网评论丨正月十五的月亮圆又明 欢歌笑语奔小康

核心提示:正月十五看花灯活动趣乐无穷。元宵节是春节的延续,也是人们结束休假、重返工作岗位的起点。当下各地都在举行地方两会,全国两会也即将召开,春天的大幕徐徐开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我们风雪无阻、风雨兼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花灯扎起来,雄狮舞起来,灯谜挂起来,烟花亮起来,春节的脚步尚未走远,元宵节已翩然而至。

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圆月历来是团圆、欢乐、吉祥的象征。第一个月圆之夜自然倍加重视,热闹非凡。

元宵节有多个别称:上元节、元夕、春灯节、灯节……关于其来历也有不同的版本,但无论是汉文帝纪念“平吕”,还是道教的“三元说”,抑或是“东方朔与元宵姑娘”,都可谓众彩纷呈。虽然历朝历代元宵节的假期长短不一,各地风俗也不尽相同,但历经2000多年的岁月变迁,已经成为中国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无声昭示着文化传承及民族融合之道。

在传统节日中,唯有“闹元宵”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特有的幽默与欢乐。此时,“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猜灯谜,耍龙灯、划旱船、踩高跷、舞狮子、吃元宵……元宵节的节目内容丰富多彩,犹如民间文艺的大汇演,将春节娱乐活动推向高潮。人们一改平日内敛、含蓄的性格,载歌载舞,猜谜观灯,尽情享受着节日带来的愉悦与狂欢。

00301341393_f2a2652e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也称汤圆,作为节令食品,在中国由来已久,也不可或缺。“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时至今日,买汤圆已经成为一年一度的节日习俗,甜甜蜜蜜、美味可口的元宵承载着五谷丰登、欢聚祥和的新春快乐。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浪漫的圆月最易勾起人们的相思。元宵节曾是古时“情人节”,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古代妇女唯独元宵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观赏花灯,“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未婚男女正好借此相识相恋相会。“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俨然古典版的“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村口”,只是古时的爱情更加婉约:“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花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元宵节与爱情有关的故事非常多,其中北宋的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更将元宵节的爱情推向极致。

元宵灯节,流传了无数动人的传说,也催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泱泱华夏自古以来就是诗词的国度,诗词歌赋灿若繁星,源远流长,而绚丽多姿的元宵诗词,又是诗词史上最为瑰丽浪漫的章节。“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元宵节诗词不仅生动地描绘了节日期间的市井百态,更散发出传统文化的迷人幽香。

从2016年起,中央电视台在春节到元宵节期间,举办了《中国诗词大会》获得广泛好评,尤其是2017年鸡年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火了,成了春节荧屏的最大赢家,收视率破1,领跑全国各个电视台,这让国人们感到由衷的振奋与惊喜。

曾几何时,西风东渐,思潮纷起,物质至上的喧嚣淹没了古典文化的清雅,诗歌及诗人都无可奈何地走向寂寥乃至没落,以至于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沦为吃吃喝喝的假日,诗歌成为一个美好的回响,诗意的生活成为人们梦想的追求。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让选手、嘉宾老师、主持人都成为了网红,围绕着诗词的各种热议掀起了诵读中华诗词的热潮,使观众在假日的闲暇里,在诗词的吟诵中,重拾中华文化的精髓,为传承中华文化、提振民族自信、发扬民族精神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载体及契机。

责任编辑:李梦柯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