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北京打响一场治理“城市病”的攻坚战(2)

千年古城北京打响一场治理“城市病”的攻坚战(2)

攻坚克难 剑指四大顽疾

破解“大城市病”,北京面临的状况艰巨而复杂。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指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尤其要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应急管理。

交通和环境问题是面上的“病”,市政设施运行和应急问题是暗处的“患”。面对病患,北京痛下决心。

——整治市政设施,强壮城市筋骨

多年无序发展,使得架空线爆发式增长,不仅影响城市形象,也埋下安全隐患。

2016年,北京市完成57条道路100公里通信架空线入地管道建设。未来4年,北京将完成五环路内约300公里主次干路通信架空线入地。与此同时,2572项市政管线隐患被排除,地面设施与地下设施治理衔接进一步加强。

——梳理静态交通,打通城市脉络

东城区崇文门东大街10号是老旧小区。一年前,这里楼间空地停满了车。“早上出门,车紧挨着人,手里拎着买菜筐就过不去了。”居民杨书庆说。

目前,北京市约有机动车570万辆,停车位只有250万个左右。

“中心城区静态交通的矛盾这两年越来越突出,成为城市拥堵新的症结。”崇外街道城建科副科长宋健兵说,经过一年治理,杨书庆家楼前有了70个正规停车位。

北京核心城区还在加快断头路打通、拥堵区域优化、慢行系统建设。“多管齐下才能打通脉络,真正缓解核心城区交通压力。”东城区城管委副主任徐永春说。

——打造绿水青山,美化城市容颜

在北京的城乡交界处,一片片绿色正在不断延展。

每天清晨,朝阳区孙河乡沙子营村村民刘桂英和邻居都要去沙子营公园遛弯。“公园种满了各种植物,路也铺了地砖,适合老年人锻炼。”

占地700余亩的沙子营公园,两年前还是成片的非法砂石料场。“大车一过沙尘满天,垃圾成山,大白天都不出家门。”村民赵甫说。

2014年起,朝阳区着手关停这里所有砂石料场,未来将建成北京东北部最大的湿地公园。“你看看这一片片绿地公园,谁还能说我们住城中村啊?”刘桂英笑着说。

到2020年,1000公里市级绿道将串联起北京的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真正落实还绿于民。

——提升应急能力,增加城市抗体

“下雨看海”曾经是北京的另类名片,市民张媛感受深切。2012年“7·21”暴雨中,她的车在莲花桥下抛锚。“我赶紧下了车,没过多久,水就没到车顶了。”张媛回忆说。

4年后,北京再次经历暴雨考验。这次,莲花桥下的场景却大大出乎张媛预料,“大小车正常通行,还有人骑自行车。”

“7·21”后,北京痛定思痛,加紧中心城区防汛设施升级改造。“莲花桥的防涝能力由3年一遇升级为10年一遇。”北京排水集团总经理郑江说。

“在硬件改善的基础上,指挥决策、预报预警、社会动员等制度建设也及时跟上,增强‘软实力’,从而提升城市应急能力。”北京市防汛指挥部副指挥、水务局副局长潘安君说。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