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习邓小平同志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筑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支柱。价值理念表达,实质上是理想信念的表达。二十四字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是从三个层面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和培养什么样的公民的问题。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表达的是国家建设的理想信念;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表达的是社会发展的理想信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表达的是公民思想道德修养的理想境界和信念。这些,都统一于当代中国全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这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信念,是全党全国人民的精神支柱。今天,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筑牢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
理想信念坚定,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他在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无论革命道路多么坎坷,个人处境多么艰难,都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坚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光明前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面临种种困难与挑战,真可以说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但邓小平同志坚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选择没有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没有错,冷静观察,从容应对,指引党和人民战胜困难与挑战,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理想信念,实际上就是指对民族复兴目标的高度认同和高度自信,对国家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和高度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表达。今天,我们要筑牢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最重要地是,充分认识和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必须坚守的理想;三个“自信”是我们必须坚守的信念。丧失了这一理想、信念,我们的价值体系就会坍塌,我们的价值观实践就失去了根本支撑。
三、学习邓小平同志无私无畏的担当精神,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人的价值,要在社会担当中实现,人的价值追求,实质上就是社会担当。没有社会担当,价值观和价值追求就是一句空话。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重要的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理念,这更需要在社会担当中去践行。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邓小平同志在七十多年革命生涯中所表现出来的历史担当精神作了高度评价,并指出历史担当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精神品格。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建立初期,邓小平同志勇挑重担,长期主持一个战略区或一支战略部队的工作,常常处在对敌斗争的最前线,处在关系战略全局的关键岗位。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担任十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始终处在党中央一线领导岗位。“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面临着一个向何处去的问题,在党和人民危难之际,他在古稀之年,不顾个人安危,再次复出担任党和国家领导工作,筚路蓝缕,开拓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他说:“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在这之后,历史一次又一次把他推到风口浪尖,但他始终不避风险,担当风险,带领中国这艘航船一直奋勇向前。
邓小平之所以成为邓小平,是无私无畏的历史担当成就了他。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邓小平那样的伟大人物,但是每个人都必须像他那样勇于担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只有每个人都勇于担当,激发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和风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