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也需“供给侧改革”

公共服务也需“供给侧改革”

前段时间笔者参加了某地宣传部门组织的一个送戏下乡活动。与之前接触过的一些宣教活动冷清的场面不同,活动现场人气爆棚,多数节目特别是几个讽刺农村不孝敬老人现象的小品赢得了阵阵掌声。这一现象值得玩味,毕竟现在政府面向群众开展的送医送学送戏等等公益性服务活动,有的时候吃力不讨好,特别是一些刻板生硬的活动,群众没有任何兴趣,还要给基层摊派任务,组织群众参加。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政府职能集中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广大干部已有比较清醒、准确的认识,但是在具体的执行层面,如何让公共服务“叫好又叫座”,还需要根据群众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内容和方式的针对性和精确性,换句话,公共服务领域同样需要“供给侧改革”。

比如,在公共服务内容的设计上,是政府派送还是群众定制?有的地方停留在传统管理思维模式,设置了很多服务性的职能,服务意识也在逐步跟上,可是“服务”的内容却存在问题,一些文娱活动形式死板、内容老套;一些宣传教育灌输色彩浓厚,说教意味十足等等,自然会出现“政府叫苦群众却不叫好”的问题。对此,公共服务的内容设计应该自觉地把群众需求作为内容设计的出发点,甚至可以探索机制把群众请进来,面对面沟通、点对点服务,最终实现公共服务的定制化。

又如,短期还是长期的问题。战略上的持久战需要坚持稳中求进、久久为功。在具体的工作中,有的地方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公共服务在一时一点上的效果很好,但却没有固化于制,常态长效,成为一阵风的“盆景”,这种形式主义的公共服务不仅不会取得群众的认可,反而对政府公信力造成负面影响。对此,不仅需要公共服务内容的精细设计,更需按照简便实用、科学严谨的思路,做好公共服务的制度化建设,把一时的活动变成长期的制度,把一点的探索推广为普惠的服务。这样,公共服务的内容就会不断丰富拓展,政府职能转型才能逐步落细落实。

再比如,求量还是求质的问题。政府职能转型,讲究的是在管理上的“减法”,服务上的“加法”。可现实中,有的地方出于对既得利益的维护,追求在增加多少服务、开展多少活动这样的数字“效应”,对实际的效果不闻不问,公共服务成了数字游戏。对此,应该坚持便民高效的原则,只要是为群众所需,即使服务的内容再狭窄,也不能出现缺位失位;如果不为群众所需,也不必追求眼球效应,设计一些中看不中用的服务事项。

从本质上说,公共服务是政府职能和群众需求的良性互动。传统的政府管理,站在政府主导的角度,为群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随着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就要以群众需求为核心,不断提高服务内容的精细化、服务方式的制度化水平,直至实现个性化、定制化的公共服务。这其中,就要坚持需求导向,推进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做到到位不越位、揽事不揽权。如此,才能及时回应群众需求,将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转化为具体的举措,转化出实际成果,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真心认可。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城区委组织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