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义:还原文化现场,解读韩非子、老子思想

摘要:还原文化现场,就是要回到现场跟先秦诸子对话。战国晚期,韩非和李斯拜荀子为师,这给三百年的“百家争鸣”画上了一个句号。韩非子、李斯究竟是在多大年纪、以什么方式、在什么地方、当了多少年荀子的学生呢?杨义教授在《战国策》和《韩非子》中共同收录的《疠怜王》找到了线索。此外,杨教授还提到,先秦诸子中唯有老子存在着女性崇拜主义思想,老子可能出生在一个母系社会的部族,老子小国寡民以及其以柔克刚等思想正源于此。针对这个结论,杨义提出三条依据。

QQ截图20170306134629

杨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澳门大学讲座教授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点击观看视频

春秋战国时期有两次重要思想家的聚会,一次是春秋晚期,孔子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这是启动以后三百年中“百家争鸣”的关键;另一次是战国晚期,韩非和李斯拜荀子为师,这给三百年的“百家争鸣”画上了一个句号。这两次聚会,以往都是争论不休的糊涂账,或者尚未破解的千古之谜。今天只讲后一次聚会。《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韩非“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李斯列传》记载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那么,韩非、李斯是多大年纪、在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当了多少年荀子的学生呢?二千年来,人们找不出材料加以证明。战国晚期三大思想巨擘聚首于楚,乃是思想史上大事,有必要恢复它的历史现场。

关键在于考定韩非、李斯拜荀子为师的年代。清理荀子生平,他五十岁在齐襄王时代才游学稷下,“最为老师”,“三为祭酒”,在孟、庄之后已是首屈一指的大家。其间他曾游秦见应侯,不能说他无意于秦。由此在稷下受谗,为楚春申君聘为兰陵令,时在春申君相楚八年(公元前255年)。荀子在楚又受冷箭,辞楚归赵,再应春申君招请,已是两年后了。此时荀子作《疠怜王》之书,以答谢春申君,见于《战国策·楚策四》,而《韩非子·奸劫弑臣篇》也收录此文。一个令人迷惑不解而长期引起纷争的问题是:此文的著作权属谁?如果考虑到荀、韩之间的师生关系,就有三种可能的解释:一是韩非所作,《战国策》把它误安在荀子的名下;二是韩非抄录老师文稿,而混入自己的存稿中;三是荀子授意门弟子韩非捉刀,而弟子有意保存底稿,留下一个历史痕迹。

仔细比较《楚策》和《奸劫弑臣篇》略有文字差异的《疠怜王》文本,觉得上述第三种解释较为合理。原因有五:

一是《楚策》本比《韩非子》本删去一些芜词,文字更为简洁。而且改动了一些明显带法家倾向的用语,如:“人主无法术以御其臣,虽年长而美材,大臣犹将得势,擅事主断,而各为其私急。而恐父兄豪杰之士,借人主之力,以禁诛于己也”,改成“夫人主年少而矜材,无法术以知奸,则大臣主断国私以禁诛于己也”,改掉了“御其臣”“得势擅事”等法家惯用词语。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