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个春风梨花的比喻,可能给诗人带来了温暖的幻想,但是他很快就回到了严寒的现实。军中的营帐挡不住外面的寒气,一直侵入到帐内,致使穿着狐皮的衣服也不觉得暖和,锦缎做的被子更显单薄。而将军的角弓也因为冻得僵硬拉不开了,都护身上的铁甲更是冷得穿不上身。这四句都是在描写军队长官帐幕中的情景,那么这些军官此刻的心情又是如何呢?他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阑干就是坚冰纵横交错的意思。云层就好像是惨淡的愁绪一样笼罩在人们的心头。接着就描写军中饯别的场面。因为是在胡地,所以有胡琴、琵琶、羌笛这样一些异族的音乐。和这样的音乐相对照的就是辕门外暮雪纷纷、风掣红旗的静态描写。这两句写得非常好,“风掣红旗冻不翻”展示了一幅静态的无声画面,它可以让人想象得出送客的人在这个时候默默无语凝视着帐外的情景,雪还是纷纷地下个不停,风还是那么强劲,连红旗都凝滞不动了。这两句和“瀚海阑干”相呼应,再次渲染帐外的严寒。被送行的同僚就要在这样的天气中出发,而留下的人还要在这样艰苦的环境当中继续戍边。无论是去的人还是留下的人,此情此景都不无苍凉悲壮。
最后写的是他目送同僚越走越远的情景,因为雪上留下的脚印特别清晰,就让人想到从今以后虽然分隔两地,但是彼此之间却有行人走过的一道踪迹互相连接。这条路正是从西域通向长安的道路,最后说“雪上空留马行处”,就是他自己也不觉随着这条踪迹而神驰故乡了。
这首诗始终从描写雪景的角度表现诗人复杂的情绪变化,句句写景,句句有情,大雪成为贯穿全篇牵引诗人感情发展的主线。诗里的情调虽然是苍凉悲壮的,但又表现得非常绮丽豪放,充分体现出了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如何联系体裁因素来理解古典诗词的创作特色?
中国古诗有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包括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乐府等。这里稍微解释一下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正式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后来的文人模仿乐府里的这些题目继续写的诗,其实就是民乐府,但是我们也统称为乐府。这是中国古诗当中一种比较特殊的体裁。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排律等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