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自然保护区:呵护最原始的美(3)

对话自然保护区:呵护最原始的美(3)

自然保护以人为本

很多地方的自然保护区有非常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老百姓祖祖辈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和保护之间的矛盾怎么解决?怎么搞好监督管理工作?

欧阳志云:早期的自然保护区规划比较粗放,把一些村庄或者工矿区、城镇也划进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居民只要开展生产活动就可能违反保护区管理条例。这说明相关调查研究工作不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

此外,在不少地方,真正对自然保护区破坏力度比较大的,往往是政府行为。假如没有地方政府批准,谁能进入自然保护区开矿、建水电站、开发旅游?因此,要增强监督、执法力度,加大考核、惩罚力度,真正做到该罚的罚,该奖的奖。

马晓河:自然保护区属于纯公共产品,是全社会的,因此保护成本应该由全社会共同承担。自然保护区的维护和开发成本、保护区所在地短期和局部利益损失,应该由政府补偿,中央与地方合理分担。

此外,在日常监管上,要加强监管队伍的建设,利用现代化手段实现监管信息化,同时要约束政府行为,做好宣传,发动全社会来共同保护。

唐芳林:自然保护区内涵丰富,包括有形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也包含无形的文化资源。这其中自然资源是根本,是文化等资源的载体,因此保护自然资源是自然保护区最为重要的功能。

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功能是生态保育,但并不排斥文化和经济功能。从主导方面而言,生态保育是自然保护区最为重要的功能,文化和经济是辅助功能,不能本末倒置。自然保护区可以开展生态旅游,游客按规划的生态旅游线路,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气氛,学习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通过开展资源的非消耗性利用,实现非损伤性的利益获取,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责任,对公众的环境教育责任等。

李俊生:近年来,无论是环保部门还是林业部门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都动了很多脑筋、下了很多功夫。比如,使用卫星监控自然保护区,监控国家级保护区内的矿产开发、农田耕作等人类活动。以前卫星监控的频率是一年一次,自2006年起增加到一年两次,而且将省级保护区也纳入卫星监控范围。一旦监控发现问题,相关部门就会向地方主管部门通报,方便地方主管部门开展督察监管工作。

这几年,国家林业局查处了一大批自然保护区。环保部也约谈了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相关政府部门,监督监管工作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现行自然保护区条例没有具体的惩罚规定,对违法进入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搞开发的个人或企业惩罚力度较小,甚至出现无从处罚的情况,故此重新修订自然保护区条例迫在眉睫。

此外,要想增强保护效果,就应该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作出分类,并纳入到地方政府考核机制里,甚至可以实行一票否决。

李宏伟:把绿水青山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对老百姓来讲是生态和富裕二者兼得。守着这么好的自然资源,老百姓肯定要靠它来致富,但致富并不是搞大开发、大建设。只有水常青、山常绿才会让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无论用什么方式来保护自然环境,都要关注老百姓的利益,这是最根本的原则。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