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服务:公共服务供给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共享发展理念的首次提出,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公共服务问题的关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我国公共服务发展面临的形势是: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财政收入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这也意味着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将受到一定限制,单纯依靠财政投入来增加公共服务的供给将面临瓶颈;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结构的发展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公共服务的期望和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仅靠增加资源投入、扩大供给规模,不一定能带来服务效果尤其是主观满意度的提升。换言之,我国的公共服务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结构才能进一步提高供给效率和改善服务效果的阶段。
解决公共服务供给的结构性问题,要求各级政府以及其他公共服务主体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以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满足且政府有义务也有能力提供的公共服务为重点,通过对公共服务需求的精准识别、公共服务规划的精心制定、公共服务产品的精益生产、公共服务内容的精确提供、公共服务过程的精细管理,切实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精准化水平,增加有效供给,杜绝“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实现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水平和人民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满意程度。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以公共服务供给的精准化推进公共服务结构性改革正是新时期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创新之举,对于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