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刘飞: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蓬勃发展

刘飞讲课

刘飞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副教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点此查看课件

编者按: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步向前的宏伟征程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凝聚民族复兴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文章紧密结合当前发展现状,从明确发展道路、激发创新活力、立足人民根本、传承中华文脉、提升文化实力五个层面,对未来如何继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展开深入思考。

2024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什么是真正的文化强国?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

什么是文化软实力?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文化软实力是文化的力量,文化的力量是以理服人的力量,是能够依靠道义征服人心的力量。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竞争,归结到底是价值观之间的竞争。所以,文化软实力不在于文化的表现形式、传播形式,而在于文化的深层次内涵。文化强国建设,要从文明的表层进入文明的实质部分,从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文化建设,对内提升凝聚力,对外增强感召力。

一、开拓奋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第一,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要与时俱进地提出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党。我们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仅承担着政治建设的使命任务,还承担着文化建设的使命任务。我们党具有鲜明的文化品格,承担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使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指出,“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强调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新时代以来,党的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既一以贯之又在不断深化,对自身肩负的责任有了越来越清晰地理解和认识。

要用我们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用中国概念、中国理论、中国道理阐释中国道路,解读中国实践。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

要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新时代以来,在信息化条件下新闻舆论工作面临一系列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我们要在人的思想意识层面,用话语引导舆论、进行宣传。人的思想意识活动,可划分为三个环节,情感、认知、意志,舆论工作就要在这三个环节上做工作,用好的话语提供情绪价值、启迪智慧、滋养心灵,用正确的价值观念指引全社会向上向善的行动。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李天翼监审:彭亚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