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照亮前程  重塑人生坐标

技能照亮前程 重塑人生坐标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开幕

image (1)

这是9月19日拍摄的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开幕式现场。 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9月19日至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在郑州航空港区中原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大赛以“技能照亮前程”为主题,共设置106个竞赛项目,来自全国35个代表团的3420名选手参赛。

AI智能眼镜辅助心肺复苏教学、“人机协同”展现工业未来、“一剪年轻十岁”美发绝技惊艳观众——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突破传统竞赛范式,打造“可感可触”的技能生态盛宴。这场以“技能照亮前程”为主题的盛会,既是职业技能人才的竞技台,更是通过多维创新激活技能价值、链接产业未来、浸润社会认知的实践:以主题为魂定方向,以体验为桥连大众,以创新为翼显特质,让技能从赛场走向生活、从技术走向文化,成为照亮个人与国家发展的光。

主题贯穿:让技能价值从理念落地为共识。大赛将“技能照亮前程”贯穿全程,构建“认知-认同-践行”价值链。在赛项设计上,106个赛项中,智能制造、数字技术等新领域占比超50%,7个专项赛服务乡村振兴,17个新职业、4个专业技术类赛项契合新质生产力方向,让技能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奖励政策更打破“竞赛即荣誉”的局限,除金银铜牌,国赛精选项目金牌职工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职业技能等级与职称认定打通,让技能人才“有荣誉、有待遇”,从制度层面夯实“技能改变命运”的根基。文化浸润则让抽象理念变为可感知的符号,创作主题歌曲《技能照亮前程》,设计吉祥物“中中”“原原”,配套文创与专题视频,将技能价值融入赛事内外。这种“赛项对接需求、政策保障权益、文化凝聚共识”的全链条设计,让参与者、观摩者在赛事全周期中切实体会到,技能既是个人成长的“硬通货”,也是产业升级的“发动机”,更是国家发展的“软实力”。

沉浸体验:以多元活动搭建技能与大众的“连心桥”。大赛跳出“单一竞技”,以三项活动打造“可看、可玩、可学、可思”矩阵。技能展示交流区里,卫星返回舱、“奋斗者号”模型等高精尖实物,与AI心肺复苏教学、盾构机模拟操作等互动项目并存,70个“技能培训小课堂”提供面点制作、家电维修培训,打破“技能高深”的刻板印象。绝技绝活展演用“科技+传统”制造惊喜,新疆“沙粒画”以细沙做立体油画,美发绝技现场“逆龄”,搭配混合现实全息投影、3D智能眼镜,实现“T台沉浸式”观赏;40个精选项目覆盖高新与手工,让观众从“旁观”变“参与”。技能强国论坛上,全国共有400余所院校、培训机构拟共同发起“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河南倡议,300余个职业技能评价组织共同发起高质量开展技能人才评价——郑州倡议,推动一批校企合作、区域协同项目落地。相信这场思想盛宴将极大地丰富“技能照亮前程”的时代内涵,使其从理念共识转化为行动路径与价值追求,为技能强国建设注入强大动能。

创新引领:以科技与文化赋能彰显赛事时代特质。大赛以“引领性、互动性、科技性、观赏性”破局,兼具专业高度与传播广度。科技赋能贯穿全程:AI、AR、大数据建智慧办赛系统,小程序支持AI问答与行程指引,竞赛设备采用工业机器人、数字孪生技术,部分赛项实现“人机协同”,展现“人工智能+技能”未来图景。文化融合赋予中国气质,开闭幕式融入中原文化,将中国功夫、龙门石窟、商都历史与现代技能结合;服饰设计、绝技展演等通过央视网、YouTube全球直播,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互动性设计更让赛事“破圈”,“技能奇妙游打卡”“赛场研学”等活动吸引预计超10万人次现场观赛、上亿人次“云观赛”,让技能大赛从专业赛事变为全民关注的文化事件,进一步放大“技能照亮前程”的社会影响力。

从赛项对接战略,到体验拉近大众,再到科技文化赋能,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不仅是技能“嘉年华”,更是重塑职业价值的“动员令”。它用实践证明:技术迭代、产业升级的当下,技能是个人追梦的“钥匙”、社会进步的“基石”、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当“尊重技能、崇尚创新”成新风尚,“技能照亮前程”必将化作推动技能强国的磅礴力量。

作者:黄登明

责编:吴成玲

校对:王灿熙(实习)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王灿熙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