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构筑海上丝绸之路搭建平台(2)

为构筑海上丝绸之路搭建平台(2)

摘要:毫无疑问,新海上丝绸之路构想既是弘扬中华文明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构成部分,也反映了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沿海地区扩大向东南亚临海国家甚至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宏大经济愿景。通过向东南亚地区扩大开放,中国同周边特别是海洋周边地区的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得以加强。

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面临的挑战

毫无疑问,新海上丝绸之路构想既是弘扬中华文明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构成部分,也反映了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沿海地区扩大向东南亚临海国家甚至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宏大经济愿景。通过向东南亚地区扩大开放,中国同周边特别是海洋周边地区的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得以加强。新海上丝绸之路犹如鸿雁一翼,同西部丝绸之路经济带另一翼合力放飞,是中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东西部均衡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环。当然,实现两翼齐飞的宏愿也面临一定难度和挑战。

第一,新时期中国周边矛盾突出,对顺利推进新海上丝绸之路具有负面影响。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顺利推进时期不同的是,新海上丝绸之路是在我们曾经有过的强盛遭受巨大挫折后提出的构想。现在,中国的崛起如日中天,但是东盟国家早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夕就曾有所顾虑,至少对中国可能形成的经济威胁产生过忧虑。当前世界和亚太地区的发展趋势是,国际规则和秩序的重构进程似乎将中国推向矛盾的漩涡之中。可以认为,现在亚太地区的主要矛盾在于区域秩序主导者及其追随者同中国崛起之间存在争议。如果中国无法找到大多数国家都能接受的办法来缓解这样的矛盾,这对推进新海上丝绸之路不利。

第二,缺乏政治互信阻碍新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周边海上新秩序的构建者。不可否认,东盟国家一些人士对中国倡导“海上丝绸之路”抱持疑虑,生怕这一倡议背后隐含某种特别的政治意图。印度学者认为,对于中国的这一倡议必须谨慎,中国驱赶在南海地区参与合作开发的印度能源公司,印度怎么可以信任中国提出的建议。[2] 拉贾·莫汉怀疑印度是否会容许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印度洋来实施,因为地缘政治和安全因素太浓。[3]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学者甚至曲解说,新丝绸之路会附加条件,从政治、经济甚至安全上对东南亚地区施加压力。应该说,新海上丝绸之路倡导的是新的和谐海洋秩序,对既有的制度不是推翻,而是建设性的改革,对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国家都是利好消息。提升政治互信,建立利益共同体应是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共同愿望。因此,在增强政治互信上需要强化相关的外交工作。

第三,弘扬中华文明增强软实力面临的挑战。海上丝绸之路曾经使中华文化传播丝路沿岸国家,其中包括儒家思想、律令制度、汉字、服饰、建筑,甚至伦理道德、政治制度、社会风俗等。现在,周边国家比较认同的是中国的硬实力,但是对软实力的认可很不够,最多是差强人意而已。其实,过分强硬的言论,有时候反而使自己的软实力打折扣,难以信服人。其实,和谐、平等、互利、共赢、共同富裕,等等,这些都属于软实力范围,也可称之为普世价值范围,其中包含的不仅是利,而且也是义,也不是中国人特有的。因此,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必须克服软实力面临的挑战。

第四,提供公共产品应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关怀度和细腻心,否则将影响构想的实施。公共产品当然包含诸多内容,包括基金、机制等,比如中国倡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后,就立即受到印尼等东盟主要国家的欢迎。问题是要抓紧实施。中国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出“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但是东盟人士依然不明确如何申请和使用。马来西亚一位学者表示,尽管基金已经设立两年多了,但是对于如何使用现在还不得法。尽管中国也向东盟各国政府机构发过通知,但是也仅仅是通知而已,合作项目只是在中国的中文网页上公布。有的学者甚至认为,中国政府的基金可能含有政治附加条件,因此东盟国家一些研究人员也不敢询问。[4] 因此,对于公共产品,一经提出,措施和方案应当及时跟进,而且要有关怀度和细腻心。“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是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撑力量,东盟国家一些学者倾向于申请海上联合执法训练、航运安全等课题。但是,由于误解或者透明度不够,也有的学者猜测,中方可能比较倾向于提出不敏感的课题,如生物多样化保护等问题。在实施构想过程中,中国应该加快步子,多提供一些更加细致的操作渠道和措施,顺利推进新海上丝绸之路计划。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