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晋平:“一带一路”建设:贸易投资合作是关键

赵晋平:“一带一路”建设:贸易投资合作是关键

摘要:促进“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合作,智库交流和对话应当先行。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在加强相关国家之间的联合研究、交流与研讨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

2013年,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以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正在逐步成为区域各国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区域稳定和繁荣。加强贸易投资合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一、“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跨境贸易投资活动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趋凸显

这一区域的贸易投资活动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是跨境贸易和投资增长明显快于全球平均水平。根据世界银行数据计算,1990—2013年期间,全球贸易、跨境直接投资年均增长速度为7.8%和9.7%,而“一带一路”相关65个国家同期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3.1%和16.5%;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后的2010—2013年期间,丝路的对外贸易、外资净流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3.9%和6.2%,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4.6个百分点和3.4个百分点,对于带动全球贸易投资复苏发挥了较大作用。

二是丝路各国经济增长对跨境贸易投资的依赖程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据测算,丝路国家平均的外贸依存度2000年为32.6%;2010年提高到33.9%;2012年达到34.5%,远高于同期24.3%的全球平均水平。这表明这些国家跨境贸易具有较强的经济增长带动作用。

三是区域整体保持了较强的贸易竞争力和引资优势。从区域贸易竞争力指数来看,1990年这一区域对外贸易整体实现盈余,贸易竞争力指数达到2.1%;2000年这一指数提高到12.5%,优势有所扩大;2010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经济因素影响,这一指数有所回落,下降到9.5%,随后几年保持了10%左右的水平,整体外贸盈余持续稳定。从引进跨境直接投资能力来看,这一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相对于GDP的比例是1.5%,低于1.8%的全球平均水平;2000年差距仍然存在,2010年以后,这一地区的引进跨境直接投资能力指数开始超过全球平均值。2013年这一地区的直接投资净流入占GDP比重达到6.3%,不但高于全球平均1.9个百分点,而且比2000年也有了较大幅度提高。跨境直接投资净流入增长对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加强。

丝路区域贸易和投资增长促进了相关国家和地区整体经济增长,也对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根据世界银行GDP(2005年美元不变价)统计计算结果表明,1990—2013年期间,丝路区域整体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5.1%,相当于同期全球平均增幅的两倍。即使在2010—2013年因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期间,丝路年均增速也达到4.7%,高出全球平均2.3个百分点。

受到整体增长较快和经济总量持续扩大的影响,丝路地区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2010—2013年期间高达41.2%,即这一时期全球经济增量中有四成以上来自丝路地区。

二、推进“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之间贸易投资合作还需要克服诸多困难

加强这一区域内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目前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首先,区域内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现有市场需求规模有限。根据57个主要国家的统计计算结果显示,2013年人均GDP水平低于1万美元(世界平均水平是10500美元)的国家有35个。这些国家的人口总数达到39.5亿人,占全球的55.3%,但GDP仅占全球的20%;人均GDP为3862美元,仅相当于这一区域平均水平的76.5%和全球平均水平的35.7%。

其次,这一区域的高水平经济一体化建设明显滞后。虽然丝路地区人口众多、距离相近,具有深化彼此之间经济关系的有利条件,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地缘政治复杂等原因,缺乏以本地区成员为主、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多边自贸安排和有效合作机制,制约了区域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第三,这一地区的区域内贸易比重相对较低。和欧盟、NAFTA以及东盟等在区域一体化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地区相比,“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面向区域内国家的出口和进口在全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比较低。过度依赖于外部市场,受到区域外经济波动冲击的风险较大,同时有可能加剧区域内经济体之间的恶性竞争,压低区域整体的贸易收益水平。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