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武器制造误差只有几微米,它是怎样做到的?(2)

秦朝武器制造误差只有几微米,它是怎样做到的?(2)

摘要:在大规模步兵集团作战为主流战阵方式的战国中后期战争中,武器装备整体上的标准化自然比单一武器的高性能更优先,秦先进的标准化武器制造管理,与采用性能相对落后的青铜,实是这一逻辑下的两面。

秦国取得高度成就的制度原因

那么,在近代工业出现之前,秦人是如何实现了如此高水平的标准化兵器制造的呢?除了众所周知的秦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的严格法律管理规定的保障外,至少还有如下原因。

首先,从制度层面看,标准化是战国时代国家行政管理制度运作的必然要求。战国时代,随着宗法组织的不断瓦解,国家管理模式转向为集权的官僚行政模式,这一模式在技术方面的一个特征是以文书为载体,以实现国家对社会资源尽可能广泛高效的控制和汲取为目的,因此在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必然要求尽可能地推行标准化以实现对管理对象的直观量化,以提高效率。

在以农战两方面为战国国家主要目的的要求下,首先是制定了统一的度量衡标准。并将其运用于田租征收并扩大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此,战国国家制作了较为精确的度量衡标准器,并以制定相应法律保证其推行于全国,如上海博物馆藏商鞅方升,铭文为“十六寸五分寸一为升”实测容积为202毫升,为考虑到在实际使用时,不同谷物有不同的堆密度,在秦简中特别规定了黍粟、粝米、麦和水在同重量下的不同体积以便于换算。

同时在标准器管理上,也以法律形式规定地方官员必须定期校准所使用的度量衡器,如有误差则予以相应惩罚。另外,度量衡标准一经制定既长期稳定,乃至我们在汉代的《九章算术》中依然可见“程粟一升”的容积与商鞅方升一致。长期稳定有效的度量衡标准管理,是实现各手工业门类生产标准化的基础。

武器标准化与战术效能

其次,在战争实践中,优化武器性能以实现战术上的最佳效能的需要。自商代以来,青铜兵器迅速普及,到春秋时代之前,因为国家规模较小,战争规模有限,各国作战对象作战环境的不同,青铜兵器的式样表现为在历时性上长期不变,而在共时性上不同地区样式差异较大的特点。

例如地处中原的晋、周、卫、郑,宋,他们的作战区域就是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作战形式是以车战为核心,故而戈这种兵器较为发达,而地处南方山林水泽密布地区的楚,吴,越,则因地形限制,作战形式多是分散近战,故用于近距离格斗的剑就比较发达。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