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同志最后的三百二十一天(3)

陈云同志最后的三百二十一天(3)

摘要:陈云同志同疾病斗争的精神是很顽强的。他的头脑一直是清楚的。他的脑血管硬化很轻,脑萎缩的程度也很小。陈云同志始终信赖医务人员,你只要把必须采取的医疗措施的道理同他讲清楚,他都会高兴地接受,并密切配合治疗。

早在1945年党的七大会议上,陈云同志发言说,对功劳要有正确的看法,第一是人民的力量,第二是党的领导,第三才轮到个人。他特别强调,这样的次序是不能颠倒的。这些话,不是光说给别人听的,他自己就是带头这样做的。1982年在编辑出版他的1949年至1956年文稿的时候,他特别嘱咐在后记中要说明,他在主持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工作期间,所有的重大决策,都是在调查研究包括他做的必要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经过集体讨论作出的,并报请党中央批准的。在具体工作中,薄一波同志(当时一波同志是中财委副主任)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他强调,大家在阅读这卷文稿的时候,如果觉得那一段工作还有成功之处,绝不要把功劳记在他一个人的账上。

1949年5月,陈云同志从东北调到中央工作,住进北长街71号(现58号),一住就是30年,房子从来没有大修过。1976年唐山地震后,房子出现裂缝,有关部门出于安全考虑,建议房子应该翻修了。但陈云同志坚决不同意。他说,我的房子比四周老百姓的房子要好得多,为什么要翻修?!把这样好的房子拆掉重建,老百姓会骂死你的。如果是为了防震,搞一点钢架支撑一下就可以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陈云同志重新出任中央领导工作,身边工作人员增加了,住房不够用了,经有关部门再三建议,他才搬进中南海。

陈云同志性格内向,平常说话不多,但勤于思考。他不喜欢客套,讲究实在。他更反对办事送礼、走后门。他对送礼办事的人,批评起来,是一点情面都不讲的。前几年有一回他的家乡有人送来一份精美的文房四宝,同时请他为准备开办但还没有正式批准的一家公司题词。陈云同志听了很不高兴,说这个词不能题,我一题词,就等于强迫主管部门批准成立这家公司了。他要我们把送来的文房四宝如数退回,而且嘱咐我们要向上海市委通报这件事。

陈云同志到外地,从来不准当地领导干部到机场迎接或者送别。拿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做到“不接不送”。“不请不到”是陈云同志会客的一条规定,即使春节老朋友来拜年也不例外。他说,电话拜年最好,既省时又省力。如果都来登门拜年,大家都受不了。

今年春节,陈云同志是在医院度过的,当时他的病情还比较稳定,精神也比较好。江总书记和李总理分别来看望他,他们很了解陈云同志的习惯,几句问候话后,就谈起形势与工作,他听得很认真,也很高兴。江总书记告别时,陈云同志双手伸出大拇指说,谢谢你们,表示他对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信赖和厚望。当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和不少老同志得知陈云同志精神不错,都想来看望时,他就要我们转达说,大家工作都很忙,泽民同志、李鹏同志都来看过了,可以代表大家了,其他同志就不要来了,谢谢大家的关心。

关于陈云同志的后事,早在50年代他就交代过。1959年2月10日,他曾经专门给中央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前几年有一次中央委员全体会议上自愿签名死后火葬,那一次我未出席会议所以没有签字。我是赞成火葬的,特补此信,作为我的补签字。”“同时我还赞成尸体解剖的,因为这无损于死者而有益于医学。因此如果我死后医生觉得那些器官需要解剖来证实一下当时诊断医疗是否正确,请让医生解剖。”

1991年,中央作出了关于丧事从简的决定以后,陈云同志非常拥护,多次交代,他死后一定要照此办理。

陈云同志与世长辞了,他没有留下什么财产,只有不到2万元的稿费。他临终前的月工资是1336.0元,各项目补贴约250元。每月上缴所得税31.05元。按照国家规定,他从5月份起就不发工资和补贴了,但可以领到10个月工资的抚恤金,共计13360.00元。这就是陈云同志一生的全部积余。但是,他留下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无价之宝。

陈云同志伟大光辉的榜样将永远活在人民中间。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