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抵抗”是干部应付上级的方法方式,表面上接受,心里不接受,照自己的意思做事。工作中表现则是面对上级的指责和批评,自己心中很不愿意接受,但绝不当面顶撞,表面上恭恭敬敬,而实际上,对上级的话完全不放在心上,阳奉阴违,我行我素,在不影响大局的前提下,照自己的意思做事,不去理会上级指示和精神。
俗话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以层层传导压力的方式来推动各项政策和责任落到实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当前,“软抵抗”问题之所以出现,是因为责任体系不健全、责任机制失灵,导致一些干部有职无责、工作懈怠、执行力低下,这不仅降低了单位的整体工作效能,还对单位的工作氛围造成负面影响。权力与责任是对等的,在工作实践中,既要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使压力真正成为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又要避免鞭打快牛、放任懒牛,忙的忙死、闲的闲疯的责任失衡状况。那么,如何做好上级对下级“软抵抗”的有效管控,是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软抵抗”表现之一:从吾所好。党政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是本份。从现在一些干部的“从吾所好”心理看,他们往往是抱着“富贵不可求,则从吾所好”的心态,把应做的工作放在一边,沉湎于自己的一些“雅好”难以自拔。公款消费管得严了,就当规范行事,吃拿卡要那一套不能用了,就该规矩办事,而不是消极不干事。那些把时间精力用在“从吾所好”上,在兴趣爱好上打发时光,消极为政,乃是一种新的不良风气。
“软抵抗” 表现之二:消极怠工。消极怠工属于政治社会学里的“软抵抗”范畴,在其位不谋其政,有的奉行“无事就是本事”,害怕多做多错,只做太平官,看摊守业,求稳怕乱,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一些官员甘当太平官、庸官、懒官,能推就推,能拖就拖。如此尸位素餐,既误时误事。一些官员面对“新常态”,表现出无奈的“不为”和有意的“不为”的软抵抗,懈怠无为,一者公众难以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损害执政党和政府的形象;二者只会贻误战机,影响全局,影像整个社会的发展。
“软抵抗”表现之三:没好处不办事。奉行“有权不用,过时作废”,把手中的权力当成自己牟私利的资源和工具,该办的事不办,不给足好处,不给办事,现在是不收好处,更不给办事。官员吃拿卡要确实少了,但不办事的也多了,过去“公关”就能办成的事,现在就是拖。官员没了好处,也没了动力。这说明,长期以来,一些官员已经习惯了胡搞乱为,习惯了有钱就做事,没钱不做事作风,甚至不该做的也揽过来做,不该拿的钱也拿。现在稍为一规范,一些官员就不适应了,背底下有怨气、有怨恨了,但是又不敢公开反对,更舍不得辞职走人,于是就采取了“不为”的软抵抗方式。
“软抵抗”干部留恋过去的乱作为,对新常态消极应对,工作不推,经济上不去,社会不和谐,损害执政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绝不能让这种“软抵抗”成为另一种新常态,必须扭转这种懒政怠政现象。
一要建立健全体现公务员自身价值激励机制。推行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将公务员分为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和专业技术三个类别,建立独立的职务序列,工资待遇与行政职务级别脱钩,打破“铁饭碗”,清除传统公务员管理体制的“官本位”弊端,建立专业化和公平竞争为核心的职场文化,让公务员通过仕途也能体现自身价值。
二要建立健全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机制。实行教育转化,对存在“软抵抗”倾向较为明显,已经造成错误事实,对工作或在社会上造成一定影响的干部,组织召回进行离岗培训。分层次举办学习班,通过约谈提醒、业务培训、道德教育、艰苦岗位磨炼等方式进行教育。凡是被召回的干部,视情形给予一定经济处罚。实行跟踪管理。对集中教育的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参与一定时间的重点项目建设、重点中心工作或返回原岗位试工作,并对其进行跟踪考察。实行组织处理,对召回干部进行集中教育后,由各级纪检和组织部门进行跟踪考察,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有较大转变的,可继续留原岗位工作。仍不能适应原岗位工作,集中教育跟踪考察不合格的,视情节轻重采取转岗、免职、降职、降级、待岗、辞退、解聘等方式进行组织处理。
三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对实绩突出的,要大力褒奖;对工作不力的,要约谈诫勉;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创新考核机制,形成全方位的公务员考核评价综合体系。推行考核规定与单位业务相结合、民主评议与工作实绩相结合、年度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与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奖励挂钩,体现“老实人不吃亏、无为者无机会”的考核理念,激发公务员的紧迫感。加快民主制度改革步伐,让群众选参与官员选拔任用,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严格干部选拔考核任用,严格责任追究,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根治干部“软抵抗”顽症。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7/0329/941361.shtml(转载请保留)
(作者单位:河北省广宗县委组织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