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小雷:企业降成本要靠改革与法治“双驱动”(2)

贾小雷:企业降成本要靠改革与法治“双驱动”(2)

打好降成本的组合拳

名目繁多的收费使许多企业不堪重负,必须多措并举打好“组合拳”,大幅降低非税负担。特别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让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轻装上阵,集中精力提质增效。

从“降费”在现实中碰到的一些痛点和难点问题来看,有些费,背后指向垄断如何打破;有些费,涉及行政管理体制的深层次改革。企业普遍欢迎政府通过减税降费等措施来帮助降低成本,但更希望政府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特别是与开办企业直接相关的商事制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毋庸讳言,目前管制多、办事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有时候,企业面临的不仅是市场准入的门槛高,而且还面临运营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高的问题,比如,各种认证、评估、检查、检测等既多又不规范,还乱收费。政府服务意识不到位与工作效率不高,尽管没有让企业付出真金白银,但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办企业都要讲效益,在高交易成本之下,一些企业就会减少必要的创新研发等投入,降低产品质量。所以,必须下决心把各种制度性交易成本减下来。而且,要从根本上改变涉企收费“清理一批又冒出一批”的现象,也必须着眼于政府职能转变,通过简政放权、清理前置审批服务项目、出台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等措施,把不该伸的手管住,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固然是要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同时也是为了构建经济社会主体平等、公正地从事经济社会活动的营商环境。如果政府不能有效控制非税收入征收的强度和随意性,则社会经济主体的财产权利与经营活动无疑会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这种财产的不安定和社会成本负担的加重将侵蚀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方向也应是“收费法定”。比如,针对基于行政管理行为的行政事业性非税收入的清理,要注重收费行为是否属于政府履行法定职责,其收费依据是否有充分的法律依据等。此外,还应考虑推进非税收入相关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制度建构,补齐非税收入法治化进程中的短板。当然,在清理中也不是说非税收入项目越少越好。有些非税收入项目的取消将会影响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资金保障,进而会影响公共秩序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是经济手段强化管理的行为,具有存在的必要性,但必须依法有据、合理规范、公开透明。总之,应当切实以法治方式从根本上减轻企业的不合理负担,形成规范有序的非税收入法律规范体系,助推企业提升经营活力与盈利能力,进而为国家公共收入贡献财源,这也是国家克服公共治理中收入风险的理性途径。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北京市政府法治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