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注重提高个人“软权力”

领导干部要注重提高个人“软权力”

作为领导干部如何用权、用权效果怎样,体现了领导干部的领导才能和领导艺术。单位不同、职能不一,领导干部的“权力”范围也不一样。但无论哪个领导干部,都有“硬权力”和“软权力”。“硬权力”,包括决策权、人事权、奖罚权等,是组织或上级赋予的,是一种职务权力,具有强制性;“软权力”则是职务以外的个人本身所具有的非领导“权力”,是领导者品德修养、文化水平、工作能力、个人素养的综合体现,是依靠“人格魅力”来感召下属、激励下属,推动工作的非职务影响力。

对普通干部职工来讲,“硬权力”带有一定的“命令式”、“强制性”,是传统的,外在的;“软权力”则是具有亲和力、向心力,是内在的、个人的、无限的。领导干部要提升自身“魅力”,提高社会“威信”,当好“领导”,就必须重视“软权力”建设,在提高“软权力”影响力上下一番功夫。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二八定律”。他认为,在任何事物中,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由此可见,“软权力”对于一名领导干部、一个单位发展而言,意义非同寻常,不可小觑。

领导干部提高“软权力”的影响力,要注重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崇德尚行,树立威信。道德品行是最能打动人、感召人的人格力量。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品德“修炼”,炼就“德高望重”之人,炼出良好“口碑”。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曾强调: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可见道德对于领导干部的重要性。长期以来,各级党组织在选拔任用干部时正是坚持了以德为先的选拔使用干部机制,领导干部在走上重要领导岗位后还要树立“德先”意识,不断提高“德力”,用“德”修养自己,凝聚力量。

勤学能干,担当作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知识就是力量”。在当今“互联网+”智能时代、信息时代,需要领导干部树立一刻不忘学习的意识。只有善于学习、勤于学习、广泛学习,才能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增强干事创业的胆识和“动能”。要将业务学习作为重点,做“业务通”,努力增强驾驭工作、驾驭大局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业务能力所带来的影响力。要努力做好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不做“两脚书橱”,将学到的知识化作创新创业的资源和力量,担当作为,率先优为。

公道正直,奖惩分明。“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的威信还来自于处事上公平公正,对任何人、任何事在制度面前、规矩面前都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公道自在人心”。领导干部要注重公正行使手中权力,不能“嫌贫爱富”、近亲远疏、厚此薄彼,不能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领导干部公正待人、奖罚分明才会赢得众望。古人云:“国家大事,唯赏与罚,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咸惧”。对干得好的就是要表扬激励,对落后的就是要惩罚鞭策,真正做到赏罚分明。当然,在具体处理过程中可以既坚持制度铁的一面,也展示人性柔的一面,使人心悦诚服。

人文关怀,情感待人。马克思曾指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感情并影响着人类发展进程”。人都是感情“动物”。讲感情是涵养领导软权力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要关心下属,就要时常关心下属的工作、生活、家庭等情况,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帮助个人、家庭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加强与下属谈心谈话,多沟通交流,多鼓励支持。“良言一句三冬暖”。领导一句温暖人心的话,都能使下属得到感情上的慰藉和满足,迸发努力工作的激情。对此,领导干部要善于“察言观色”,做好对干部职工的“心理辅导”,摸准各个时期干部职工的思想脉搏,做好“心情调适”,用感情凝聚团结向上的力量。

廉洁自律,清气满身。古人言“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牢固树立廉洁从政的意识,克己奉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领导廉不廉、公不公,干部职工最清楚。其所言所行直接影响着干部职工,影响着自己在干部职工中的形象和威信。领导干部提升个人威信、形象,凝聚人心、力量,必须严以律己,用清风正气“包装”自己。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要做好自省,“每日三省吾身”;自警,时刻把党纪国法当警钟“时时敲醒”;自励,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激情永远在线”。要切实管住口、管住手、管住腿,自觉筑起廉洁清正的“防火墙”。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7/0405/941937.shtml(转载请保留)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委组织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