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融资来源及方式
第一,资金来源。
对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而言,可以利用的资金主要包括沿线国家内部的金融资源、沿线国家之间的金融资源互通以及国际金融资源。
(1)沿线国家内部的金融资源。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无论发展水平如何,除个别存在地区冲突的国家,均拥有自己的储蓄、信贷,也有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市场。这些国内金融资源是其发展国内基础设施的基础性资金来源。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总储蓄约为9万亿美元,其中超过70%国家的国内信贷与GDP的比例超过40%。此外,有统计的31个国家的股票交易总额超过15万亿美元。
(2)沿线国家之间的金融资源互通。
“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有19个高收入国家、22个上中等收入国家、20个下中等收入国家、3个低收入国家。这些国家中,有的资金相对充裕,有的资金十分匮乏,如国内储蓄总额最高的是中国,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储蓄总额的一半以上;国内信贷占GDP的比最高的为塞浦路斯(307.8%),最低的为阿富汗(-2.28%)。这意味着通过加强金融资源的互通与整合来实现整个区域的设施联通有着良好的资金基础和广阔的投资空间。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一直是“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的主要资金供给国。这些资金既有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银行的优惠贷款,也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既有国家主权财富基金的投入,也有专门成立的丝路基金。如截至2016年7月末,国家开发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中国之外的64个国家累计发放贷款1621亿美元,余额1122亿美元,占全行国际业务的35%。据了解,国开行贷款中30%以上是基础设施项目。从2014年到2016年6月,中国进出口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积发放贷款4500多亿元人民币,项目分布于50个国家,尤以设施联通、经贸合作、产业投资、能源资源合作等为重点领域。根据2016年5月的报道,中国工商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已储备208个项目,总投资合计2208亿美元。根据2016年10月的报道,中国建设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已储备了176个重大项目,投资金额约3000亿美元,主要涉及电力、建筑、矿产、交通、油气、通信等行业。据了解,工行和建行的贷款额仅为投资金额的一小部分,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作为中国重要的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公司”)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不可或缺的参与者。截至2015年末,中投公司总资产已超8100亿美元。丝路基金于2014年12月成立,是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专门用于国际项目开发的政府基金。基金总规模计划为400亿美元,首期资本金100亿美元,旨在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建设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与服务。
(3)国际金融资源。
国际金融资源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多边或区域开发性金融,如世界银行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贷款和IDA贷款、亚行贷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贷款等。2014年和2015年,亚行发放的赠款及贷款金额分别为100亿美元和122亿美元,世行发放的贷款、赠款、股权投资及担保金额分别为656亿美元和600亿美元。这些资金中仅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亚行为例,目前亚行发放的贷款中约有1/3投到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因专注于基础设施投资,亚投行弥补了现有国际开发性金融的不足。2015年12月,亚投行正式成立,并于次年1月16日正式开业。作为倡议方,中国除按期缴纳股本金外,还向银行设立的项目准备特别基金出资5000万美元,用于支持欠发达成员国开展基础项目准备。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国际开发性金融的支持。截至2014年末,4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获得的世行IBRD贷款和IDA贷款余额共计1672.09亿美元,占两项贷款余额总规模的40%以上。其中,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土耳其、越南、孟加拉国的贷款余额超过100亿美元。
二是主权财富基金,是由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设立的官方投资基金。根据美国主权财富基金研究所(SWFI)的资料,全球各类主权财富基金所管理的资产共计7.4万亿美元,其中与油气有关的基金资产4.32万亿美元。主权财富基金通常更加注重回报而非流动性,因此,较传统外汇储备具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可作为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融资渠道。
三是跨国机构投资者,包括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专门从事基础设施投资的投资基金等。这些机构投资者多数是基础设施项目的财务投资者,主要寻求通过早期参与项目,实现资金的合理回报,通常不参与项目的运营。一般情况下,项目的回报预期越好,越容易得到跨国机构投资者的青睐。
第二,融资模式。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与单一经济体内的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在融资模式上没有本质性的差别,信贷、债券、股权、公共资金支持是其中最基本的方式。在这些方式基础上随着金融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些衍生工具,包括夹层融资、混合融资、PPP、各种资产证券化产品以及与租赁有关的融资工具等。
在基本方式中,信贷是基础设施项目的传统融资工具,包括商业贷款、开放性贷款、政策性优惠贷款。对于具有跨区域性质的项目,由多家贷款机构组成的银团贷款是最常见的方式。
发行债券也是规模较大、期限较长的基础设施项目通常采用的融资方式。与贷款相比,债券融资的优势在于融资期限较长(有时融资期限可长达几十年),利率水平较低。
股权融资也被定义为资本金,很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由于资本金投入巨大,通常需要多个投资者担当出资人角色。这些投资者可能包括项目的发起人、项目的供应商和总承包商、开发性机构或国际组织等战略投资者以及跨国财务投资者。这些投资者或以现金、或以土地和设备等资产进行出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