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来自民间的努力——创新教育机构
创新人才的教育,需要来自全社会的努力。我国的民间力量对教育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不过迄今为止,民间力量还主要体现在大众教育方面。但是近年来,民间力量在高端创新人才教育方面起步,虽然只是开始,但是具有历史性的意义。我下面通过介绍两个例子,来说明民间对教育,特别是对创新人才教育的投入,正在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中的亮点。民办学校的优势体现在可以建立新体制,探索新模式,创造更加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这些正是我在上面强调的创新人才得以产生的重要因素。
第一个例子是2015年马云创办的“湖畔大学”。严格说这并不是一所大学,因为它没有学位教育。它是以培养具有创新力的企业家为目标的教育机构,目前还只是举办培训班。但是不要小看它。从2015年3月27日第一届开学典礼开始,至今已经录取三届学生,每届40人左右。从第一届数百人报名,到第三届就超过2000人报名,录取率不到2%,还低于新开办的清华大学苏世民全球学者项目创记录的3%的录取率。
湖畔大学的名称源于1999年阿里巴巴创业所在地杭州湖畔花园小区,2003年淘宝也在湖畔花园诞生,所以湖畔这一名称就代表了一种创业精神。湖畔大学是商业管理教育,但是在培养目标定位、招生录取方式、培养教育模式三个方面都不同于传统的商学院或管理学院。在培养目标定位上,它不是培养传统的职业经理人,而是培养新一代企业家。在录取方式上,湖畔大学没有参加国家统一考试的要求,而是采取保荐人推荐制度,通过小组面试,小组成员间互评,综合考察录取。保荐人大多是创业者、投资者等实战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在培养教育模式上,它不是办MBA项目,而是集中精力搞创新创业教育,企业家精神教育。湖畔大学邀请标志性企业家授课,马云本人也亲自授课。讲授的案例多是企业家的亲身经历。与商学院通常只讲成功案例不同,湖畔大学讲的案例大多是失败案例,因为创业与管理不同的是,失败是常态,只有懂得失败,才能更好创业。
马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教师。所以他对教育情有独钟。他的梦想,不仅仅是阿里巴巴。他最珍惜的头衔,既不是马总,也不是马老板,而是马校长。他对阿里巴巴公司的期望是能够至少延续102年,从1999年开始,至少到2101年,这样就可以跨越三个世纪。但是他对湖畔大学的期望是要至少延续300年,从2015到2315。我是湖畔大学的校董,参加过招生面试,参加过开学典礼,我感受到湖畔大学的激情活力,就像阿里巴巴一样。
第二个例子是2016年12月10日成立的“西湖高等研究院”,这一天,恰巧是每年诺贝尔奖颁奖的日子。西湖高等研究院是为正在酝酿成立的“西湖大学”做准备的依托主体,由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兼任首任院长。我是西湖大学筹办委员会委员。
西湖大学是一个受到国家领导人肯定,获得政府教育部门支持,并由浙江省和杭州市大力投入的一所民办研究型高等教育机构。西湖大学将是一所小而精、高起点、高水平、国际化的大学,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成为世界一流。
目前,作为西湖大学依托主体的西湖高等研究研究院已经开始运行。研究院下设四个研究所,包括生物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理学研究所、以及前沿技术研究所,分别由施一公、饶毅、潘建伟、陈十一担任负责人。这四位教授目前分别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担任领导工作,他们同时参加西湖高等研究院的建设。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西湖高等研究院的起步是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与浙江省合作共建的一个民办研究机构,这是它能够顺利举办的重要原因。
西湖高等研究院目前有如下进展。第一,研究院正在面向海内外招聘学术人才,预计到今年秋季将有十余名优秀青年学者和资深科学家正式入职。第二,西湖区为研究院提供了近10万平方米的科研、教学、办公用房及研究生公寓;杭州市对研究院的四个研究所分别给予亿元级经费支持;浙江省正在考虑为研究院出台配套政策,帮助高端人才落地和聚集杭州。第三,为支持西湖大学和西湖高等研究院成立了“西湖教育基金会”和“千人教育基金会”,并获得多位国内知名企业家和众多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的慷慨资助,提供需要的财务保障。
施一公、饶毅、潘建伟、陈十一这四位科学家都是具有在海外长期教学研究经历,世界著名的华人科学家,其中三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多年前他们放弃海外教职,回国任教,都在国内顶尖大学中担任行政职务。他们不仅取得过重要的科学研究成果,而且也都积极推动国内大学的改革,取得了不凡成就。在所有人看来,他们都已功成名就。但是,他们一直都有在中国办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办民办大学的梦想,这两者的结合就是办西湖大学的梦想。他们希望把西湖大学作为国家高等教育和创新人才教育的一个改革试点,探索在中国民办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之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