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企业环保要求利于打造绿色丝绸之路(2)

提升企业环保要求利于打造绿色丝绸之路(2)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谷树忠

克服多重障碍才能打通“绿色”之路

中国经济时报:在“绿色”背景之下,哪些绿色发展目标会成为“一带一路”倡议成员国努力的方向?谷树忠:我认为,在四个方面可以有所进展。

第一,绿色就意味着在发展时需带有环境保护的意识,而“一带一路”倡议可以让成员国达成这样一种共识。因为“一带一路”倡议虽然有发达国家参与其中,但很多都是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确实在环境保护方面滞后,环保意识也较为落后。如果有环保这样的前提意识,或者是前置的条件意识,发展中国家就会在环保领域得到指导。

第二,生态环境方面包括和生态相关的信息,应该是透明的、共享的,“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的平台可以让成员国加强合作也加强共享,如此一来就可以让各国对于关于生态的信息看得更清楚。

同时,也利于环境保护、生态保育弱势国家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于这一点,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者,应该为倡议的落地,特别是绿色丝绸之路的建设,献出环保、生态领域的修复和保育知识、技能以及人才。

另外,我建议,在信息共享时还应该坚持对生态环境领域实施监测。事实上,并不是我们严对“一带一路”倡议成员国,在这之前包括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合作就实施了监测,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自然同样需要监测,对于需要放置监测设备的区域要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第三,生态环境领域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在“绿色”背景下,可以强化此方面发展。中国相对成熟的经验、做法、标准、设施可成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示范。例如,中国应对极端天气的机制,像目前在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带实施的天气预警机制,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第四,“一带一路”倡议会带动企业走出去,有了绿色的要求,走出去的企业就会带有环保属性。

中国经济时报:由于新丝绸之路所涉及的大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对于实现绿色发展目标的制约有哪些?

谷树忠:制约方面,我认为,首先,是企业对于“绿色”的投入。对于环保也好、生态也好,基本上投入和产出不相匹配,换句话说是需要长期投入,短期见效比较慢、效率不高。因此,企业容易忽视这两方面,很多时候需要企业能够从长计议,进行战略性投资。企业未来的投资必须具有战略性、互惠性,还要照顾到当地居民的感受,目前来说,企业在这方面的意识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其次,绿色丝绸之路建设需要解决资金问题。现在我们设立了丝路基金,未来应该加大对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投入的支持,给予更多的资金倾向。

再次,对于当地特有的关于环境、生态的法律法规标准,很多想要走出去的企业不太了解,合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摩擦。我认为,走出去的企业必须在遵守国际通用法则基础上再结合当地的特殊要求行事,目前,很多企业都做得不够。

最后,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以前一旦出现问题,往往采用私下解决的方法,其实为了更好的发展,应该更为透明,依照规则发展。现在,环保部已经着手出台一些关于保护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中环保领域的规划,而外交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交通部等也都出台了相关要求,这是好的现象。

(记者张丽敏)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