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3)

核心提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快农村发展,坚定不移地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这是“十三五”时期我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一要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农民能有更多的获得感;三要坚持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

正是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的部署,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正在加快进行,预计到2018年底可全面完成。这样一来,大家都清楚了承包关系是长期稳定的,愿意自己种可以自己种;要出去打工,可以把土地租给人家种;还可以入股到土地股份合作社。从现实的进展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省份都在推进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土地的流转情况势头也不错,全国2.3亿承包农户中,约有7000万农户已全部或部分流转出自家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的土地面积已超过4.4亿亩,约占农户土地承包合同总面积的三分之一。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中办发[2016]67号),这必将进一步促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稳定和完善。

(三)实施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战略。这是推进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城乡经济二元结构是很多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都存在过的现象。而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实行城乡隔绝状态的,只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结果。我国是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实行过城乡隔绝制度的少数国家之一

第一,城乡隔绝状态的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关闭农产品市场,对农产品实行计划生产;二是压低农产品价格,从农业中提取国家工业化所需的积累资金;三是严格限制农业人口向城镇流动和转移,控制公共财政覆盖的人口总规模。具体来看:

一是关闭农产品市场。农民打了粮只能交给国家,是不能随便卖的,价格是政府定的。工农业产品交换剪刀差就通过这种方式把农业中的积累资金转移到国家财政那里,搞工业去了。城里也一样,农产品市场关闭了,只能从国家粮店买粮食。

二是压低农产品价格。其结果是:一方面,从农业中提取积累;另一方面,把农产品价格弄得很低,以此可以降低城镇居民、城镇职工的工资,实行低工资、低福利。这样,从压低农产品价格开始,就把农业、工业、商业所有创造的利润都集中到政府手里,成为了积累工业化的资金。

三是严格限制农业人口向城镇流动和转移。其目的就是要严格控制公共财政所覆盖的人口的总量。过去农民一说城里人好,不仅有商品粮食、有国家工作安排,国家还给住房、有退休工资、公费医疗,工人有劳保。这些福利需要财政开支,倘若城里人多了,那这部分的开支就大了,因此要控制,不让城里人增加。

就是说,城乡二元隔绝体制使得农产品市场被关闭,农产品价格被压得很低,而且严格限制农民农转非。这些特征现在已经发生了很深刻的变化。

第二,2002年11月,在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和目标,就是要在观念上打破城乡分割发展的思想。其中涉及两个大背景:一是我们国家已经实现了总体小康的目标,同时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二是从2000年开始,国务院已经批准在农村实行税费改革的试点,至此,公共财政的阳光开始普照农业、农村和农民。

2008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制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参加博鳌亚洲论坛,期间到海南的农村考察,明确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就是把能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定位在能否解决好“三农”问题上。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说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最重要的,征农民的地,得跟他平等交换,不能只给那么一点点补贴,至少要让农民在土地被国家征收之后的日子比过去好一点才行,不能让农民失地之后越过越困难。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十三五”时期城镇化的具体目标,重点是实现1亿左右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主要是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和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

可见,从实现了总体小康之后,党中央关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和目标是一脉相传、不断发展和明确的。可以说,这十几年来,全党全国上下都已经形成共识: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具关键性的指标。

第三,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关键考虑三大方面。一是公共财政覆盖农业农村、惠及亿万农民。包括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国家投入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要放在农村;建立覆盖全体农民的各项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并逐步与城镇接轨;建立健全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等。

二是改革人口管理制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城镇化。包括善待农民工(强化劳动合同管理和工资支付、社会保障等);改革户籍制度,实行居住证制度,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镇全体常住人口。“十三五”期间要实现城镇化,包括两个大的目标:其一,从常住人口看,我国2016的城镇化率是57.35%;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要达到60%;其二,从户籍人口看,我国2015年年底的城镇化率是41.2%,要求到2020年达到45%。

三是改革征地制度,对被征地农民给予合理补偿。20世纪80年代以前,农民愿意来征地。因为地被征了,尽管不给他什么钱,但是农转非,变城里人了,由此有了商品粮的户口,国家安排工作,企业、单位安排房子,有劳保、退休金、公费医疗,这些是农民曾经梦寐以求的。到了20世纪90年代,市场化开始了,招工也主要是企业自己招,房子都是商品房,国家不包了。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