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
招生计划调节没有形成对发达地区的逆向歧视
教育是实现社会流动的主要途径,关乎公平正义。寒门子弟能否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一直是社会和舆论关注的焦点。因此,对于弱势群体的入学机会补偿是教育决策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同时,区域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其影响和意义远远超越了教育本身。如果西部地区、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的受教育权没有得到充分保障,区域之间发展差距过大,最终会影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以及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可以说,招生计划编制与管理不是单纯的教育决策,而是国家综合决策,直接服务于国家战略。招生计划编制工作对于缩小区域教育差异,促进区域教育公平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招生计划编制与管理对各省高考升学率有重要影响,但高考升学率的高低还取决于各省高考报名人数、基础教育水平、高校办学能力等因素。教育部在高考招生计划编制过程中考虑了各省市高等学校的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也考虑了高考报名人数和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今年在计划编制中提出缩小省际高考录取率差距的目标,就是在充分考虑各地办学条件和高考报名人数变化的基础上提出的。
此外,今年招生计划编制的重要原则是确保全国和各省份高考录取率不降低,确保中央部委高校招生总规模只增不减、投放到各省的招生计划只增不减。因此,无论是发达省份,还是不发达省份所享受的优质教育绝对量都在增加,调节并没有形成对发达地区的逆向歧视。经过几年的努力,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和享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有了很大改善,但与发达地区和优势人群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从根本上解决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短缺的矛盾,则需要通过高等学校坚持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来逐步实现。
(记者 晋浩天整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