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智聚力:智库交流合作结出硕果凝成共识
不久前,中国—阿拉伯国家改革发展研究中心揭牌暨首期研修班开班仪式在上海举行。来自17个阿拉伯国家的20多名官员参加了首期阿拉伯国家经济官员研修班。随着中阿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加强发展战略对接的需求日益迫切,开展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角戏”,而是沿线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合唱。中阿之间的“智慧对接”,成为国内外智库为“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推动器”“黏合剂”作用的一个缩影。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赵磊指出,“一带一路”事业的有效推进,既要靠政府,也要靠企业,两者是落实“一带一路”的双引擎,将两个轮子同步驱动必须发挥智库的“催化”作用。
集中各方智慧,共商共建共享。
——有“库”更有“智”,为“一带一路”建设建言献策。国内外智库紧密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持续加强对“一带一路”建设方案和路径的研究,在规划对接、政策协调、机制设计上做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
——打通“己学”和“彼学”,为人文交流疏经通络。从中国智库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探索面向“一带一路”的人才培养路径,到沿线国家智库之间开展丰富多样的联合研究、合作举办论坛,加深各方沟通与了解,生机勃勃的智库外交不断深化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多维度沟通。
——研究“接地气”,为地区发展贡献力量。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报告称,中国新丝绸之路为海湾国家带来获取经济利益的新机会;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报告称,“一带一路”倡议将显著增加南亚地区的就业机会……智库的专家学者们用脚步丈量“一带一路”,一份份研究报告直指区域发展的机会与方向。
随着国内外相关研究不断深入,“一带一路”的内涵、理念和意义愈发清晰。
“未来当后人翻开历史书的时候,他们会看到‘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更主动参与世界经贸发展和文明融合、邀约各国共同发展的壮举。”美国库恩集团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说。
中国倡议凝成广泛国际共识的过程中,一系列研究成果应运而生。
中国智库出版了400多本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图书。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对全球200余家主要智库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4月,海外智库共发布涉“一带一路”专题研究报告近120篇。
“海外智库及研究机构对‘一带一路’的期待和认同,长期占据国际智库舆论主流,中国关于‘一带一路’的指导理念、政策举措与舆论引导日益收到良好反响和正面解读。”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传播战略室副主任孙敬鑫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