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交心:发挥智库优势讲好“中国故事”
4月30日清晨,意大利博洛尼亚一条老街仍沉浸在静谧之中。街上的一间会议室里,一场关于如何在“一带一路”语境中讲好中国故事的学术讨论气氛热烈……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在国际传播领域讲好中国故事、有效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理念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探讨。
赵磊认为,作为推动理念传播、政策解读和民意通达的桥梁和纽带,智库在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民心相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国智库的专家学者们正以实际行动自信地向世界说明中国。读心、暖心、交心的过程中,“一带一路”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如同种子一般在全球播撒,生根发芽。
过去几年里,王文和他的同事们通过宣读、路演等方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了数十场宣讲。“这是一种非常直接的面对面交流,效果很好。我认为,智库学者在国外发表文章也是一个很好的推介方式。”王文说。
据不完全统计,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境外媒体关于“一带一路”的英文报道超过7万篇,其中1万余篇来源于专家学者。
“智库专家的声音在媒体上得到二次传播、多次传播。”孙敬鑫说,正是智库的持续呼吁,影响了媒体的关注视角和态度,进而在增进民众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了解和认可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日益密切,越来越多外国专家学者加深了对中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这些“中国迷”“中国通”,在国际场合、新闻媒体上以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的方式,向本国民众和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故事”。
能讲一口流利中文的美国人史瀚文是荷兰格罗宁根大学亚洲宗教和文化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员,为了自己的学术研究,已来过敦煌10余次。
史瀚文打算推动美国的知名高校举办敦煌文化巡展,“对外国人来说,敦煌所讲述的中国故事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大计,共绘互利合作美好蓝图。
再过几天,北京将迎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其间将举行一场智库会议。专家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推动智库对“一带一路”的研究从“是什么”向“怎么办”转变。
人们有理由相信,此次高峰论坛将助力“一带一路”智库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用智慧的力量进一步激发“一带一路”的时代活力,让各国合力铺筑的“一带一路”更宽、更广。
(记者黄小希、荣启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