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管永前:“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2)

一、文化对“一带一路”的特殊重要性

“一带一路”倡议是为了使欧亚非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从提出伊始,就把“经济合作”放在首要位置上。诚然,经济有着不可替代的力量,但文化的作用同样也不可忽视。国家领导人在各种场合关于“一带一路”的论述中,反复提及要“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要“在深化人文交流、繁荣民族文化的事业中相互借鉴”。从古至今,文化在国与国的交往中发挥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文化交融的结晶甚至能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更为永恒的记忆。

1.古代“丝绸之路”曾有文化先行的成功经验

作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的张骞开辟了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他带着说服月氏国联汉夹击匈奴的愿望出使西域,率队前后耗时十余载,历尽艰难险阻,最后虽然并未实现军事游说的夙愿,但却意外地探索出一条西进的道路,使中国的影响力直达葱岭荒漠以西,史无前例地建立起与中亚、西亚以至南欧的联系,广阔西域的科学考察和人文见闻也被他悉数带回中原,由此打破东西方长久隔绝的藩篱,为文化交流留下了熠熠生辉的历史瑰宝。丝绸、瓷器、玉帛等精美的手工艺品成为西方贵族的稀世珍宝,西方人也由此奠定了长久的东方文明想象。

七八百年后,一代高僧玄奘沿着张骞开辟的古“丝绸之路”,长路漫漫西行取经,带着对佛法的渴求和追寻,独自远赴天竺,在佛教圣地游历数年,熟习梵文,通晓三藏,研读佛经,参与辩法,随后带回了成百上千的佛像、经论和佛舍利,又携弟子历经十余年潜心翻译治学,留下上千卷佛学译著,成为继承印度传统佛教学说的集大成者,创造了中印文化交流的高峰。其口述的《大唐西域记》更成为研究中世纪印度次大陆最为经典的历史地理文献,被誉为照亮古代印度“唯一的亮光”。

及至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创下了中国航海史上的高峰。郑和船队平息冲突,消除隔阂,推行和平外交,发展海外贸易,稳定了东南亚国际秩序,也传播了丰富的中华文明。沿着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青花瓷、拔火罐、织造术、中国历法等中国技术、艺术和文明遍及亚非数十国,本着温良恭让、以和为贵、厚往薄来、四海一家的宗旨,郑和使团到了西洋诸国后身体力行,保障安宁,将儒家“宣德化而柔远夷”、“泛爱众而亲仁”的思想播种海外,至今东南亚诸国还留有很多以郑和尊称“三宝”命名的地方,环南中国海区域仍然存在着以华人社会为依托的郑和崇拜现象,成为中华文化异地生根的象征。

2.文化的影响力超越时空、跨越国界

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古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古代中国许多科学文化创新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代西方的一些现代科学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一带一路”建成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不同文化深入交融的融合剂。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繁荣的主要渠道,也是世界文明日益多元、相互包容的时代标签。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各国经济贸易合作的“软”支撑。“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历史文化宗教不同,只有通过文化交流与合作,才能让各国人民产生共同语言、增强相互信任、加深彼此感情。据文化部资料,这些年来,我国与沿线沿途国家的文化交流形式越来越新、内容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比如,我们与沿线大部分国家都签署了政府间文化交流合作协定及执行计划,民间交流频繁,合作内容丰富,与不少沿线国家都互办过文化年、艺术节、电影周和旅游推介活动等,近几年在不同国家还多次举办了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项目。我们应立足现有基础,密切中国人民同沿线各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夯实我国同这些国家合作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共同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王莹校对:赵苇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