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方向与重点
共商、共建、共享,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则。本次高峰论坛正是“共商”最好的体现,未来要在高峰论坛形成共识、收获成果的基础上,聚焦“共建”“共享”,强调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互利共赢的合作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行动精神、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下一步的工作方向与重点主要有五个方面:
建设“一带一路”沿线自由贸易区网络
高峰论坛上,各方表达了对当前经济全球化问题的高度关切和通过“一带一路”推进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强烈诉求。中国应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及各国际组织一道,加速推进“一带一路”自由贸易体系建设。应启动一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双多边自贸区谈判,对已签署的双多边自贸协定加速打造升级版,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抓紧推进谈判进程。未来可基于双多边自贸区研究构建沿线大型区域经济协定甚至“一带一路”自贸区。
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对接与规划对接
“一带一路”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合理有序推进,必须规划先行。沿线各国应尽快启动“一带一路”建设总体规划的合作编制工作,规划编制要坚持求同存异、权责明确、有序推进。根据“一带一路”建设总体规划,沿线各国应在交通、能源、金融、科技、文化等领域共同制定专项规划,丰富规划层级,细化规划内容。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基础上,沿线各国应共同开展行动方案编制工作,明确落实规划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把大家对“一带一路”的共识、诉求和意愿落在实处。
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顺应全球产业转移的经济规律和发展趋势,共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基于各自比较优势构建新型产业分工体系。中国愿通过建设境外经济合作区、合作开发第三方市场、技术转让、合资合作等方式,率先与沿线各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重构“一带一路”沿线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服务链,形成共建、共赢、共享的包容性经济发展模式。
抓好“一带一路”重大关键项目落地生根
重大项目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对于高峰论坛上达成合作意向的重大项目,未来必须抓好落实。沿线各国应共建“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储备库,将涉及“一带一路”的重大交通、能源、通信、文化、民生、国际援助及国际产能合作等各领域的重大项目囊括其中,使其成为“一带一路”项目选择的主菜单。对各方认可、条件成熟、前期工作扎实的重大项目和合作议题抓紧启动实施,尽快形成一批标杆性工程和典型合作示范项目。
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全球智库交流网络
由中宣部主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承办的高峰论坛“智库交流”平行主题会议取得了预期效果。以此次主题会议为契机,未来要发挥好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开展围绕“一带一路”的双边或多边联合研究,共同举办有关研讨活动,交流“一带一路”研究成果,共同发布研究报告,促进各国智库在“一带一路”研究上的交流与合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建言献策。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执行局主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