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中印度女性为何地位低(2)

《摔跤吧!爸爸》中印度女性为何地位低(2)

英国人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印度传统

在英国殖民统治初期,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原有的教育制度采取的是既不干涉也不支持的“中立政策”。但是,英国人却非常乐于见到基督教的传播;于是,大量的传教士进入印度,这些传教士一面宣传基督福音,一面办学办报,从事印度历史文化研究。在这个过程中,西方传教士为传播基督教的方便,创办了一些初级学校,传授基督教义,也教一些简单的读写算知识。

1835年,殖民当局确立在印度实行西方教育的方针后,传教士办学校成为更普遍的现象,教会学校成了印度学校中的重要部分。

东印度公司标志

英国教育在印度的推广,在培植和维护殖民统治社会基础的同时,也传播了先进思想和近代欧美文化。随着印度旧经济结构的解体和英国文化的冲击,许多印度人接受了具有先进思想的英国文化。这些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知识分子,很羡慕英国中上层阶级的家庭生活方式--妻子既是助手又是主人,她们对丈夫的升迁能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她们在家里又能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印度知识分子看到了印度妇女和英国妇女在享有社会自由方面的差距,他们对妇女产生了一种新的角色期待。

19世纪初以来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和城市化的发展,又为这些知识分子实现其理想提供了条件。这些离开大家庭在城里工作的知识分子,往往鼓励自己的妻子出去上学接受教育,这一举措为核心家庭中的妇女提高自身素质,开阔眼界创造了条件。所以男性受教育的普及与提高间接或直接地有利于妇女地位的提高。

在被英国统治前这样的场景几乎不可能

随着受教育女性不就业的人数增加和就业选择的自由度增大。1936-1937年,在公立初等学校中任职的女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3%,在中等学校中任职的女教师占46.8%。医务界、法律界、政府机关和一些商业服务系统也为妇女敞开了就业之门。接受教育不再是极少数贵族妇女所有的特权,也不再是为达到取悦别人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种生存手段,她们不再只是为男子的劳动作辅助性的工作,或只是男子劳动的寄食者。她们有了自己独立的经济收入,同男子一样成了家庭的供养者。妇女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明显提高。

独立后印度女权进一步发展但积习任深

独立以后,印度政府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改变女性地位:第一,尽可能地为女性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通过各种政策和项目,为女性获得外界基本的服务提供便利和平等的机会,让女性充分认识和发挥自身潜力。如在宪法中规定女性处于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废除一切歧视女性的条款。《宪法》第14条规定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男性和女性拥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第15条规定禁止任何形式的性别歧视,包括性别、宗教、种族、种姓等。第39条规定男女拥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同等的报酬。第42条规定为女性提供公正和人道的工作条件等。第二,为了帮助女性在经济上获得独立,国家确保在培训、就业和收入方面给予女性与男性同等的机会,同时帮助女性建立横向和纵向联系,使其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我选择。如政府采取实际行动,加大了对女性开展的项目的支持力度,尤其是照顾特殊目标群体的利益,包括残障女性群体、老龄女性群体等工作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把女性的可持续发展纳入国家五年计划的发展目标中,从社会、经济和法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确保女性获得相应权利。第三,消除任何形式上的性别歧视,使女性获得多层面的发展。

“印度刘德华”对印度传统的解读

不过,这些进步成果往往体现在信息交流发达而且英国人聚集的城市中,这点从影片中也能看出来。《摔跤吧!爸爸》中主角所在的小村庄依旧是封闭落后的。这点从他们从未见过女子摔跤就能看出来,哪怕已经是“见过世面”的男主在看到女儿的搏斗能力前也不认为女孩能完成他的梦想。而当他们成功晋级成为邦级乃至国级的时候,女子摔跤手就开始多了起来。

从这方面解读,我们不难发现一点就是,主角们在完成梦想的同时也在自我突破,并且证明哪怕是乡下的小村庄也一样能够出现进步的思想。

也正是有主角父女这类人的存在,印度的妇女才能够从过去的苦海中逐渐脱离,并逐渐看到了希望的光芒。这才是这部影片想要传达给我们的积极信息和印度式的正能量。(来源:凤凰历史)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