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路子 提高脱贫攻坚成效

找准路子 提高脱贫攻坚成效

日前,人民日报刊登了《庄严的承诺历史的跨越(砥砺奋进的五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脱贫攻坚纪实》的长篇通讯。文章用一组组数据、一个个实例、一处处变化诠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中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短短4年,5564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未来3年,还将有4335万人脱贫。可以说,这是一次必须点赞的伟大减贫实践,为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消除贫困作出了表率,积累了经验。

人民不会忘记——2012年12月29日,刚刚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40多天的习近平同志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踏着皑皑白雪,20多个小时,往来奔波700多公里,赶赴地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河北省阜平县,走进龙泉关镇骆驼湾村、顾家台村两个特困村,走进村民家中,盘腿坐在炕上,同乡亲们手拉手,嘘寒问暖,了解他们日子过得怎么样。

人民不会忘记——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强调,要“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并对精准脱贫、摘掉穷帽子明确提出了四点要求:要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要留出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实行摘帽不摘政策;要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要实行逐户销号,做到脱贫到人,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在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人大代表讨论时再度强调,当前脱贫工作,关键要精准发力,向基层聚焦聚力,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人民不会忘记——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代表党中央立下的愚公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人民不会忘记——2017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资金投入、强化部门协同、强化东西协作、强化社会合力、强化基层活力、强化任务落实。”“在实践中,我们形成了不少有益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是加强领导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义、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参与是合力、群众参与是基础。”这“七个强化”和“五条经验”,再加上“五级书记抓扶贫”,这就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中国大智慧。

人民不会忘记——4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30多次到国内各地考察,几乎每次都提到扶贫。从黄土高坡到茫茫林海,从雪域高原到草原牧区,从西北边陲到云贵高原,习近平总书记几乎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天地之大,黎元为先。连续5年,每年春节前夕都要专门看望贫困群众,看规划、看手册、看记录,一边询问村民们生活情况,还给贫困户送去年货。

“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过长期努力,在扶贫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由此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为世界扶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将扶贫开发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并开展了针对特定人群的专项扶贫行动,取得显著成效,这体现了中国政府的执行力和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一位巴基斯坦大学教授曾经这样评价中国的脱贫攻坚工作。

不久前,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上,来自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发基金等国际机构的代表认为,中国精准扶贫的理论和实践表明,良好的政治愿景、科学的扶贫战略、适宜的政策措施,实现整体脱贫是完全可能的。中国的成功实践,对推进世界减贫事业具有重要启示。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