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四个全面”的实践原则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处处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到实处,也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明确战略布局引领实践的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与依靠群众相统一。党的领导是“四个全面”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保证正确方向、形成强大合力。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以全面从严治党锻造坚强领导核心,使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防止在大的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同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坚持党的领导与依靠群众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覆盖所有人群、所有领域;全面深化改革,要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全面依法治国,要保障人民在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全面从严治党,要确保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互动。上下同欲者胜。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针对系统性、全局性、关键性问题加强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为基层实践指明方向、划定路径。但同时,也要鼓励基层从实际出发细化决策,开展自下而上的大胆创新、大胆探索。这个过程中,要让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各展所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基层探索角度看,基层党委政府要琢磨和吃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蕴含的精神、理念,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保证方向不偏移的前提下进行差别化探索,从而为顶层设计提供脚本、积累经验。从顶层设计角度看,要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提升基层创新做法,放大基层成功经验,适时优化和完善顶层设计,进一步提升顶层设计的科学性、指导性、有效性。
坚持近期目标与长远谋划相衔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完成这一历史任务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要准确把握“近”与“远”关系,自觉实现近期目标与长远谋划的有序衔接。一方面,阶段性布局要与长远布局相衔接。“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事关长远的总体布局。与此相比,“四个全面”是为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而进行的布局,因而是“阶段性布局”。“四个全面”总方略和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一起,共同构成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严整体系。在实践中,我们要把握两大布局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功能区分,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阶段性任务,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开拓新局面。另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衔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目标的第一步,要服务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因而,我们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建设一个不含水分的全面小康,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包含四个子系统的一个大系统,客观上要求妥善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既要把握全局,在整体上推进,又要牵住“牛鼻子”,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从宏观层面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确立“一盘棋”思维,既要让三大战略举措齐头并进,释放出系统推进的整体效果,更要避免平均用力,抓住有利时机在改革、法治等方面寻求新突破,发挥“一子落而满盘活”的精妙效果。从微观层面看,各个子系统都要注重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突出问题;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依法治国,要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坚决整治以权谋私、以权压法、徇私枉法问题;全面从严治党,要严明党的纪律,严守党的规矩,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作者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