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既统揽全局又突出重点,构成了内涵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有机整体,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我们必须从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的高度,深刻认识和把握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凝聚起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强大力量,确保各项要求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践特质
“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当代最新实践相结合的新战略。作为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它在实践中孕育、在实践中形成、在实践中提出,未来还将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得以坚持和发展。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指南。“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探索回答了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重大问题,为实现中国梦指明了路线图。实现中国梦要分两步走,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为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提供动力支撑,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依法治国为主题强化法治保障,同时拉开全面从严治党大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有其紧密的内在逻辑,是一个整体战略部署在实践向度的展开,致力于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共同服务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问题的有力回应。“四个全面”的提出与形成,透露出浓厚的问题意识,是对新的历史时期各种矛盾问题的有力回应。一方面,这是“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其内涵已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为推动解决“发展起来以后”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而提出来的。另一方面,这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习近平同志在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时就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践行庄严承诺,必须靠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进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直接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各种期待,体现了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的规律揭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来,是进一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规律的创新成果,体现出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四个全面”始终抓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始终抓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这个要津,始终抓住锻造坚强领导核心这个关键,丰富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实践的规律性认识;“四个全面”旨在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旨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旨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升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规律性认识;“四个全面”牢牢把握社会发展阶段性规律特征,牢牢把握当前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牢牢把握现代化发展规律,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对“三大规律”的总结提升,赋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引领实践的强大生命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遵循。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