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明:国家治理的信息基础及其限制(2)

韩志明:国家治理的信息基础及其限制(2)

有效治理须以社会清晰化为前提

社会事实的清晰化是国家治理的前提。国家想要做事情,想要有所作为,对社会事实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就必须掌握相关的信息,使社会事实清晰化。从征收赋税、治安管理到提供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国家都需要建立可以识别的基本单位,比如土地面积和企业收入等,从而对社会事实进行精准操作。而且,国家治理的目标越精准,就越是需要更高的清晰度,以对社会事实进行强有力的治理。

随着治理目标的进一步确立,国家主动或被动地卷入社会事务,不断地突破社会的模糊地带,使社会事实变得更加清晰,国家和社会也更加深度地嵌套在一起。国家根据特定的项目(比如人口或土地调查等)展开调查、测量、统计和监控等,致力于获取有效进行国家治理的前提信息,而各种社会事实则成为“国家之眼”凝视、分析和规制的对象,成为被收集、被编码和被秩序化的目标。如此一来,仿佛一切事物都可以被“国家之眼”透视得一清二楚,都能够纳入“国家之手”的精确掌控之中,进而对其进行“加减乘除”,作出理性而科学的安排。

国家认证是实现清晰化的工具,即主要由各级政府代表国家收集、确认、识别和整理国家范围内人、财、物、事、行等社会事实的信息。通过应用标准化的国家认证技术,政府不断搜集和发掘社会事实,将其转化为数据资料、文书档案、调研报告和统计数据等,推动“社会地图”不断迈向清晰化,形成社会事实的系统性知识,这正是国家治理的信息基础。通常,国家的人口和领土规模越大,经济和社会变化的频率越快,社会的差异性和流动性程度越高,就越是需要更高水平的国家认证以建立社会事实与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国家与社会事实相互接近,不断“生产”出具有权威性的信息,促进社会事实的清晰化,也实现了治理能力与信息的扩大再生产,其中前者依靠更多高质量的信息而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比如提高精准扶贫的效果;而信息在治理目标的驱动下也获得了持续再生产的动力和资源。这样不仅影响了对社会事实的认知,也将影响社会事实本身。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