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攻坚时期要勤奋努力建功立业(2)

在改革攻坚时期要勤奋努力建功立业(2)

摘要:情怀是生命的风帆,担当是事业的引擎,勤奋是成功的阶梯。当代中国巨轮行驶进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阶段,改革已到了攻坚期,时和势都呼唤更多担当有为的勤官、能官、清官涌现出来。既砥砺为政,又激发干事行动力,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有所推辞。待到全面小康社会建成时,回首往事,我们的干部都能自豪地说:我贡献了,我高兴,我幸福!

(三)

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引领行动。改革攻坚,要有指导思想,这就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引领,将改革进行到底。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等,把握时代大趋势,回答实践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是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在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基础上的一系列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想创新、发展战略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是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的最新成果,是已经和正在被全面深化改革实践和所取得成果所证明的思想引领,是已经和正在被国家发展进步和人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所证明的理论创新,体现了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的治国理政能力。当前,站在新的起点上的改革攻坚,必然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引领。

1.要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改革攻坚期的顶层设计。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各种重大关系,多谋治本之策,对一些事关根本、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解决了则一通百通,解决不了则会成为阻碍发展、积累矛盾的源头。必须勇蹚“深水区”,善打“攻坚战”,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啃硬骨头,攻硬堡垒,从根源处把诊下药,打通改革的关节脉络,研究制定针对性、科学性的政策措施。

2.要在经济新常态下,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更增长动力。中国经济发展不少领域大而不强、大而不优,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方式已不可持续,中国发展正面临着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紧紧抓住和充分发挥创新是第一动力的作用,就抓住了发展的牛鼻子,就能努力实现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就能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来一个根本性转变,就能在转方式调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来一个决定性转变,从而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产业链中高端跃升,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产业。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必须之策,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协调发展。继续创新体制机制、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3.要坚持以人民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改革的目标和着力点。国家的前途与命运系于改革,改革的前途与命运系于党和人民。事在人为,人是干事的主体。制定各项政策措施,都要最大限度地寻找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另一方面,要强化人的积极参与意识。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在改革的进程中,人民如何创造发展、推动改革,直接关系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成败得失。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第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改革要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要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实”,是党的思想路线所决定的,是全面深化改革之必须,是党对改革的领导所需遵循的,更是广大党员和党员干部在推进改革中所应有的工作作风。

4.要有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担当为政治责任、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的。而担当理念集中体现为“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治国理政要担当什么样的政治责任,这是执政主体要回答的中心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表明担当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政治责任理念。在当选总书记,第一次与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还推心置腹地说过:“不是没有掂量过。但我们认准了党的宗旨使命,认准了人民的期待。”这体现了大国领袖的大担当、大情怀、大追求。所以,担当是党领导人民的前提与基础,是创造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有了担当,我们的工作就能激发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就能与人民群众一起,同甘共苦、戮力同心,凝聚起能够克服改革道路上一切困难与险阻的人民力量;有了担当,我们的工作就能够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火热实践,远离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从而将改革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国家治理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科学布局,周密规划,有效推进;有了担当,我们的工作就能追赶改革与发展的潮头,努力把握机遇、开拓局面,从而能够着眼大局找机遇,紧扣现实促发展;有了担当,我们的工作就有自我改革、自我完善的动力与决心,从而在不断优化领导方式、工作作风与精神面貌中全面提高自身水平与能力。“发展需要改革,改革需要担当”,已成为中国发展的内在逻辑结构。这个逻辑结构得以确立的关键点就是党的有效领导,具体来说,就是我们党始终将使命担当与责任担当作为衡量党员与领导干部的根本标准。

5.要真抓实干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共产党人最讲认真,克服困难也最靠认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过一个重要方法论,那就是坚持钉钉子精神。他曾详细加以阐述: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在之后的公开场合,习近平总书记曾10余次提及钉钉子精神。此外,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时说:我们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靠着拼劲、闯劲、干劲,靠着钉钉子精神,把中国建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货物贸易国、第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8000美元。应当看到,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的“窗口期”稍纵即逝,唯有找准入口、迅速破题、真抓实干,才能把改革推向前进。毕竟,再宏伟的设计,只有细化成具体措施,落实到每个人的实际行动,才有生命力,才能产生实际的效果。然而,在一些领域,“改不动”的困难很大、“不想改”的惰性很深,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为官不为”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懒政”、“惰政”、“怠政”的行为在各地区各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严重影响了改革的推进。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