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湘智:以机制激发活力 循大道稳健前行(2)

周湘智:以机制激发活力 循大道稳健前行(2)

——2016年中国社会智库建设回眸与未来展望

2.挑战:环境掣肘与自身偏差并存

 “东边日出西边雨”的两极分化较为明显。一些智库发展顺利,已探索出较为成熟的运营模式,在引领舆论和国际交流中取得不俗成绩;一些智库尚未找准定位,没能产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仍为生计发愁,难以为继。

“重商业轻公益”的行业风险有所增加。社会智库资金渠道较少,公益理念还需培育,“持公益想法,用商业手法”来维系运转是当前社会智库的现实选择,但目前“持商业想法,用公益手法”做智库的情形亦有所增加,部分智库理事和出资人甚至违规分配资金,与智库应具备的公益性、独立性形成冲突,影响智库研究的客观性,加剧了行业的信誉风险。

“桌子下放风筝”的发展羁绊依旧突出。受各方面条件限制,社会智库注册登记难、职称评聘难、课题立项难、成果报送难、信息获取难、决策参与难、税费负担重等“六难一重”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存在外部身份重叠、内部身份不一、经费使用受限、出国手续繁杂、留人难度增加等困难,对产出优秀成果、壮大人才队伍形成制约。

“形式遮蔽内容”的浮躁氛围急需扭转。社会智库获取资源的外部性特征,使其在成长初期多通过开论坛、办活动来集纳智慧、积累人脉、扩大影响,进而较快提升资源吸附力。这是布鲁金斯学会等知名智库的运营经验,但智库影响力最终要通过高质量成果体现。当前部分社会智库过度关注活跃性,依赖“蹭”专家、“蹭”名人、“蹭”媒体,自主研究能力不足,潜心研究的氛围不够,存在平台化、空心化的隐忧。

3.展望: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稳健前行

把创新作为“原动力”。机制要更“新型”。要从组织架构、功能导向、供需对接、研发组织、成本控制、人事管理、国际交流、传播营销、硬件保障、文化建设等方面不断完善运营机制,获得持续内生动力;成果要更“新锐”。要练好内功,做好研究,察觉风险,提出具有前瞻性与建设性的建议。方法要更“新颖”。要适应政策分析数字化、实证化、综合化的要求,通过数据收集与分析技术,大力提升选题精度与研究深度,产出严谨、精确的成果。

把协调作为“加速器”。平台建设与内容建设要平衡。论坛与论文要平衡,学术成果与咨政成果并重;“能见度”与“能干度”要平衡,鼓励实干,摒弃浮躁;核心产品与边缘产品要平衡,实现多层次发展。公益服务与商业业务要平衡。允许从事一定范围的商业业务,但要严格控制比例。要加强智库的透明度管理,建立规范的智库年报制度,防止过度商业化。研究人员与管理人员要平衡。保持合理比例,形成领军人才、骨干力量、后备新秀的人才梯队。

把绿色作为“方向盘”。要淘汰落后产能。通过市场、自身和行业的力量,淘汰那些高投入低产出的“高能耗智库”、不符合现实需要的内设机构、学科设置与研究方向以及过时的研究方法、研究选题与话语体系。要净化行业生态。要对挂牌社会智库的现有机构进行甄别,不给“翻牌智库”“套牌智库”“冒牌智库”发展空间,对违规智库实施严肃问责与强制退出,营造风清气正的智库生态。

把开放作为“加油站”。拓宽视野,加大“走出去”“走进去”力度,以世界眼光比照不足、补齐差距。广开门路,用好“智慧众包”“智慧众筹”方式,扩展智库功能,发挥好联系知识分子、促进社会组织协商民主建设、独立第三方的独特优势,获取多方智力为我所用。打开思路,注重以互联网思维办智库,组建社会化、网络化、多元化研究团队,集纳优质资源,破解综合性疑难问题。

把共享作为“聚力器”。与社会共享。牢固树立为人民做学问、为人民建智库的理念,做好党委政府的“外脑”,当好群众的“向导”,严防成为狭隘利益集团代言人。与行业共享。要精诚团结、抱团发展。尽快成立社会智库行业组织,促进行业自律自觉,齐心推进社会智库兴盛繁荣。与员工共享。要始终把人文关怀作为价值坚守,对全体智库成员在成长上真诚关心,工作上真切关注,生活上真情关爱,凝聚起更大更强的智库建设力量。

(作者:周湘智,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智库年度发展状况与建设路径研究”[16@ZH023]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