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理国家”要有新的聚焦

“怎样治理国家”要有新的聚焦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实践不断向前深入推进,我们有必要及时地创新认识、刷新视野、更新话语。正是在此意义上,治国理政能力作为一个新的话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新实践的时代意义。

2012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无论是在党的建设层面,还是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很多话语和实践表现,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逐渐集中到治国理政这个聚焦点上。

 一个时代课题

  现代国家如何形成善治

2014年10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一书出版,并以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5种少数民族文字和英、法、俄、阿、西、葡、德、日等多种外文出版发行,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治国理政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施政履职的实践标志,刻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治国理政成为新的话语,是党执政实践形成战略新聚焦的结果。改革开放新时期,党中央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提出并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个根本问题,可谓抓住了要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续奋斗,必须不断深化对这三个根本问题的思考。

但在这过程中,一个新的问题浮现出时代价值:现代社会的国家如何形成善治?这个问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巨型国家来说尤其重要,即中国走到今天、发展到现在,到了该认真思考“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怎样治理国家”的时候了。当前,中国社会呈现了一些悖论现象:物质日益充裕,精神却相对显得匮乏;国家很稳定,群体事件却不时发生;生活富裕起来了,居民的幸福指数却并不那么高;经济繁荣了,群众的埋怨却有所增多;GDP上去了,官场风气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城乡面貌大变样,生态环境问题却日益产生困扰;社会进步了,公正公平的呼声却越来越高……从这个角度来看,“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怎样治理国家”的问题具有现实性、根本性,已到了不容回避的地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施政履职之始,就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展开国家治理问题的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56个民族,13亿多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高,人民生活水平也还不高,治理这样一个国家很不容易,必须登高望远,同时必须脚踏实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连在一起,拿出了思考“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怎样治理国家”问题的基本答案。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现代治理进行的深入思考,作出的丰富阐述,形成了国家建设新聚焦,体现了战略抉择的新高度。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