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正能量】点燃创业者的梦想

【身边的正能量】点燃创业者的梦想

我叫金子森,来自车库咖啡。

2011年夏天,中关村的一家咖啡馆来了3个美国人,他们泡了一个星期,回去以后在美国颇具影响力的《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在中国北京中关村的一条街上有一家不挂牌的咖啡馆,在这个咖啡馆里有一群当今中国最有热情、最有想法的年轻人,每天在这里讨论着他们的梦想、他们的未来、他们的技术,当这些梦想、技术和这个国家最活跃的资本相结合的时候, 就是这个国家最让美国人害怕的事情。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美国应该惧怕中国人什么》,这间不挂牌的咖啡馆就是我们的车库咖啡。

没有真实的车库,卖咖啡也不是我们的主营业务。车库咖啡是借鉴美国硅谷的车库文化。今天世界上那些著名的大企业,苹果、IBM、惠普等,最早的创建都是在自己家的车库里。所以我们想要传递的就是“小地方能够成就大梦想”的车库精神。咖啡馆是我们经营的场所,创业者只要消费一杯咖啡就可以得到办公位,与投资人见面,与其他创业者无限交流。可以说,一个创业项目需要的各种资源,你都有机会得到对接和支持。我们的初衷就是要支持草根创业者,要唤醒深藏内心中的那个淳朴的梦。为了这个初衷,我们曾经还付出过血的代价!

2011年4月7日,车库咖啡开张了。 那个时候还没有“众创空间”“创新型孵化器”这些概念,车库咖啡只能申办餐饮执照,并且必须要“持证上岗”,这在当年真是一种尴尬和无奈。 这个模式能行吗?刚开始的时候对于我们来说非常煎熬。那时候,每进来一个人,我们都热情地迎上去和他聊,一天20小时下来,聊完几十拨儿人,头昏脑涨,嘴都“残废”了。开业半年后,车库的160个座位就经常不够用了,车库模式、车库文化被创业者认可了。

1

在我们这里,您可以看到八十几岁的老年创业者,也可以看到十几岁的中学生创业者,最美丽的要数抱着宝宝来的创业妈妈,而她的老公竟然也放弃了家族的过亿企业的接班工作,从零开始了自己的创业项目。这就是车库,英雄不问出处,梦想没有年龄。

孟德是一位来自安徽的创业者,他的创业项目是通过手机 App销售二手挖掘机。孟德已经连续创业3次了,有成功也有失败。2012年他来到了车库咖啡,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的习惯都是早来晚走,一天下来不点任何饮料,更不会主动请创业小伙伴吃饭。我们想,这个人怎么这么抠门儿啊?说实话,我们不喜欢这样的创业者。直到有一天,他带着我们来到一家档次不低的洗浴中心。一进门,从领班到前台服务员都非常热情地和他打招 呼,人人一口一个“孟总您回来啦”,我们有些吃惊,难道看走眼啦,难不成是个低调的老板?等他带我们走到公共休息大厅的一张大通铺时,我们真的被惊到了,他就在这里整整住了一年。含一早一晚两顿饭,所以他从不在外面点任何吃的。就 是这样一个人,当创业项目出现融资困难时,却毅然回到老家,决定卖掉父母一毛 一毛给他攒出来的婚房。后来,在大家的极力劝阻下, 这套房子最终保留了下来。 就是这么一个老抠儿深深地打动了所有人,投资人正是看到了他身处困境中的坚持和毅力,对创业团队的情怀和责任,目前他已经获得1200万元的天使投资资金。

“ 给梦想一次机会。也许很小,但要伟大!”我们每个人 都有自己的梦想。和数万创业者接触之后你会发现,不是所有人都是为了基本生存和挣大钱而创业,尤其在我们这个时代,创业已经不是目的,它是理想实现的方式之一。价值做到了,财富自然不会太远。

对于创业,我们可以对创业者说你适合或者不适合,但对于梦想,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去说你不可以!怎么让理想和现实完美地结合到创业者身上,为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这就是我们的核心使命。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过,有梦想的民族才有未来。今天我们已经成为科技服务业的品牌和标杆,被写进了国务院2015年32号文并在全国推广学习。下次您再来中关村的时候,欢迎到我们这里喝上一杯咖啡,感受一下这里的氛围。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