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企图利用“美国优先”的策略维持美国霸权地位。在2016年竞选期间,特朗普誓言退出《巴黎协定》,他质疑气候变化背后的科学——称其是中国搞出来的“骗局”,并认为它伤害了美国经济。根据《巴黎协定》,美国政府承诺向联合国提供30亿美元的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对抗气候变化。奥巴马在离任之前,向联合国绿色气候基金提供了10亿美元基金,实现了1/3的承诺。然而,特朗普在上台后却表示,美国将开始协商新的条款,可能重新加入《巴黎协定》,甚至缔结新的气候协定。但条件是,必须“对美国公平”。特朗普抨击了《巴黎协定》对发达国家每年筹资1000亿美元支援发展中国家的要求,表示《巴黎协定》通过绿色气候基金将财富转移到了其他国家。
事实上,包括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的经合组织成员国,人均每年的碳排放值为9.6吨;而非经合组织国家,这一数据仅为3.4吨。仅美国一国,废气排放量就占全球的18%。目前,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在全球占比达15%以上,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因此,美国理应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上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对于特朗普的决定,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论认为,中欧之间在气候议题上的通力合作,或将取代美国的领导地位,“如果和平与繁荣是全球经济秩序的结果,那么特朗普政府既无法保证欧洲的和平,也无法促进欧洲的繁荣。在以经济权力为基础的当下,如果美国继续逃避其作为全球领导者的责任,那么中国和欧洲将会形成新的权力中心。”美国高盛集团首席执行官布兰克·费恩认为:“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特朗普的行为无疑是一种倒退,使得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出现下滑。”前联合国气候变化特使罗宾逊在一份措辞犀利的声明中说:“美国违反对《巴黎协定》的承诺,使其真正成为国际舞台上的流氓国家。”因此,所谓的“美国优先”策略,实际上会使美国成为“流氓国家”,难以维持美国的霸权地位,改变不了美国逐步走向衰落的境地。
三、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带来的教益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对于世界各国共同阻止全球气候变暖进入灾难性状况是一个挫折,国际社会大失所望、深表遗憾。同时,这也反映出资本主义世界已经发生的重大变化。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以下几点教益。
第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造成全球气候问题的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追逐利润为目标,不断开拓新的投资领域和扩大生产规模,以更快的速度耗尽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并不断地向自然界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质。资本主义工业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已经超过自然本身的吸收能力、补偿能力、再生能力和恢复能力,这不仅导致全球的生态危机,而且使人类自身的生存也处于危险之中,人类正面临可持续发展的危机。基于全球气候问题的严峻形势,不管是《京都议定书》还是《巴黎协定》,都是国际社会为抑制气候恶化而做出的共同努力。作为资本主义大国的美国,不但拒绝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反而退出《巴黎协定》,拒绝承认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腐朽性和寄生性。
第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近年来,美国经济复苏乏力、贫富差距加大、国内矛盾丛生、种族歧视盛行,加之本土主义、民粹主义、反精英、反全球化的力量大行其道,美国自身难保,更无暇顾及传统盟友的利益。这使得传统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难以维系,也使得美国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特朗普在2017年1月上台之初,便决定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认为该协定会损害美国的制造业,是美国“潜在的灾难”。对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特朗普认为该协定是美国劳工失业与低薪的罪魁祸首,已要求重新协商。对于美国同欧洲的关系,欧洲的战略观察家指出,特朗普上台后,美国越来越把欧盟看作是竞争对手而不是传统的战略盟友,美欧尤其是美德的矛盾正式浮出水面。特朗普宣扬的“美国优先”原则与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原则冲突,已经明确地摆在世界面前。特朗普不顾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以及盟国的劝说,决意退出《巴黎协定》,不但使自己站在了全世界的对立面,更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使得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发生重大变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面临重大调整,迫切需要构建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第三,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就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而言,国际社会应当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具体说来,一是打造一个“各尽所能、合作共赢”的模式,国际社会应摈弃“零和博弈”狭隘思维,推动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多一点共享、多一点担当,实现互惠共赢。二是打造一个“奉行法治、公平正义”的机制,要提高国际法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确保国际规则有效遵守和实施,坚持民主、平等、正义,建设“国际法治”。三是打造一个“包容互鉴、共同发展”的平台,面对全球性挑战,国际社会应加强对话,交流学习最佳实践,“取长补短”,在相互借鉴中实现共同发展,惠及全体人民。《巴黎协定》的达成和实施,意味着国际气候治理模式的新转折,也开启了世界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新起点,是国际社会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体现。建设全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自愿和自觉地采取行动,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威胁应成为全球道义的制高点。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各国都需要承担和国情、发展阶段、自身能力相称的国际义务,体现为人类共同利益的责任担当,这样才能实现《巴黎协定》确立的控制全球温升幅度、保护地球生态安全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
(作者单位:郑州财经学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