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文化带文化遗产

西山文化带文化遗产

摘要:  “西山文化带”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展示交流窗口,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与综合价值,是北京的文明之源、历史之根、文化之魂。覆盖了从史前至当代漫长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区众多,文物保护单位级别高,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市级等各级文物保护400余处。

西山是北京西部山地的总称,属太行山脉最北段,居太行之首,古代被誉为“神京右臂”,拱卫着北京城。
  西山的地理范围一般认为北起北京市昌平区南口关沟,南抵房山区拒马河谷地,西至市界,东临北京小平原,包括海淀区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及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房山区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及潭柘寺、卧佛寺等众多寺庙,行政区包括昌平、海淀、石景山、丰台、门头沟和房山六区的全部或部分,总体呈北东-南西走向,长约90公里,宽约60公里,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约占北京市面积的17%。
  “西山文化带”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展示交流窗口,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与综合价值,是北京的文明之源、历史之根、文化之魂。覆盖了从史前至当代漫长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区众多,文物保护单位级别高,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市级等各级文物保护400余处。
  “西山文化带”文化形态多样,包括以周口店龙骨山猿人遗址、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为代表的考古文化,以清代“三山五园”为代表的特征鲜明的皇家文化,以潭柘寺、大觉寺、龙泉寺为代表的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以妙峰山为代表的传统民俗文化,以景泰陵为代表的陵墓文化,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高等教育文化,以长辛店、香山双清别墅等革命史迹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曹雪芹、纳兰性德故居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贝家花园、圣琼佩斯故居、林迈可小道为代表的中外交流文化,以永定河为代表的山水生态文化,以及传统村落古道文化、园林古建文化、军事防御文化、民族融合文化、农业休闲文化等。
  1、圆明园远瀛观遗址
  远瀛观遗址位于长春园西洋楼景区中部,西为海晏堂,东为线法山,前为大水法、观水法。

远瀛观遗址


  为配合圆明园西洋楼远瀛观遗址抢险保护工作,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800平方米,清理出房址6处、道路6条、灶12个,出土了一批精美文物。

远瀛观遗址考古发掘工作


  出土文物有建筑构件和瓷器等。建筑构件有砖、琉璃、汉白玉等。琉璃构件的颜色有黄、绿、蓝、酱色、黑、白等。瓷器有白地黑花碗、粉彩碗、红釉杯等。
  2、北法海寺
  北法海寺,又称为“万安山法海寺”,位于北京市西郊香山南麓的万安山上,因与石景山的法海寺南北对应,故称作“北法海寺”。北法海寺相传为“山中第一大寺”宏教寺的旧址,宏教寺亦作弘教寺,寺内有弘教禅林刻石,所以又称宏教禅林或弘教禅林。清顺治十七年间重修,改为法海、法华二寺,御赐两通石碑,一为御书“敬佛”二字,碑阴刻有历代佛祖图,一为奉旨示“禁碑”,碑阳刻“严禁伐林放牧”诏书,碑阴刻“敕赐万安山法海禅寺界址”,东至山门塔,南至龙泉岭,西至主山顶,北至香山岭;康熙五年间又修葺,雍正年间修缮翻新,乾隆年间再次扩建并在殿堂悬以额联。四代皇帝均对北法海寺进行了重修工作,由此可见,北法海寺历史及文化的重要性。该寺损毁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现只留有山门、碑刻、殿基、清帝石碑和面积广阔的侧柏林等。

北法海寺


  3、香山二十八景
  香山公园始建于金大定二十六年,距今已有近900年历史。早在元、明、清时期,皇家就在香山营建离宫别院,每逢夏秋时节,皇帝都要到此狩猎纳凉,香山寺曾为京西寺庙之冠。

翠微亭

清乾隆十年(1745年),皇家在香山公园大兴土木,建成名噪京城的“香山二十八景”,乾隆皇帝赐名静宜园。二十八景:勤政殿、丽瞩楼、绿云肪、虚朗斋、缨珞岩、翠微亭、青未了、驯鹿坡、蟾蜍峰、栖云楼、知乐镶、香山寺、听法松、来青轩、映霜皋、香岩室、霞标蹬、玉乳泉、绚秋林、雨香馆、胎阳阿、笑蓉坪、香雾窟、栖月岩、重翠庵、玉华蚰、森玉笏、隔云钟。

勤政殿

 

璎珞岩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