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老兵互联网证军魂:他是一棵拒绝老去的白杨

8旬老兵互联网证军魂:他是一棵拒绝老去的白杨

摘要:他年近八旬接触网络,用残损的手指一字一句敲出战争岁月的真实过往,传递赤诚坚定的理想信念,成为年轻人心目中追崇敬仰的“大V”“网红”。他是“老兵尹吉先”,是“一棵拒绝老去的白杨”。在和平年代,他的故事依旧会让你读到生死战场的惊心动魄;在互联网时代,他的故事是铁血军魂最有力的证明。

在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之际,“北斗”栏目为您讲述一位老兵的故事。

他经历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战役,英雄无悔,九死一生,一枚枚军功章记录着湮没于历史深处的枪林弹雨和战火硝烟。

他年近八旬接触网络,用残损的手指一字一句敲出战争岁月的真实过往,传递赤诚坚定的理想信念,成为年轻人心目中追崇敬仰的“大V”“网红”。

他是“老兵尹吉先”,是“一棵拒绝老去的白杨”。在和平年代,他的故事依旧会让你读到生死战场的惊心动魄;在互联网时代,他的故事是铁血军魂最有力的证明。

——编 者

如果时光可以被收纳起来,尹吉先前半生最壮烈也最自豪的那段人生,都存放在那个巴掌大的小布袋里。

他将小布袋里的物件抖落,仿佛是打开了一个魔盒,硝烟、战火、轰鸣、铁与血的气息从中弥漫开来,充塞了他略显局促的卧室。

小布袋里装的,是尹吉先的军功章。

淮海战役纪念章是一个小小的金色胸章,红色五角星、交叉的两挺红色步枪,“淮海战役纪念”六个红字醒目地浮雕于其上,当日的鲜红已被岁月沉淀成暗红,热烈而又凝重。生于1932年的尹吉先当时还是一个毛头小子,随所属27军81师参加战斗,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曾看着自己战友的头部被飞来的子弹射穿,一切就发生在自己眼前。这位战士倒下后还有一口气,尹吉先想要把他送到己方包扎所里,但头顶子弹纷飞,根本无法扛起一个人行走,最后尹吉先把战友放在一件军大衣上,拖着这件军大衣匍匐前进,将战友送到了包扎所;另一次,是死神触碰了尹吉先本人,正在挖战壕的他突然遭遇了敌人的火力,他本能地扑进尚未完工的战壕,但是战壕太浅,躺进去时他分明感觉到自己的后背还暴露在枪林弹雨中。有那么一瞬间他清晰地感觉到自己被击中了,所幸的是子弹只是从侧面射穿了他厚重的棉大衣——在生死一线的战争中,这种事情即便可以称为幸运,也很难让人感到轻松。

黄铜色的渡江战役纪念章上,刻着千帆怒涛之下一位持枪冲锋的解放军战士,步枪的刺刀稍稍刺入纪念章的边缘,小小的设计感中传递出刚劲的力量,但在尹吉先的记忆里,这场战役却浸着湿冷的水的记忆。渡江战役中,尹吉先所属部队向上海进发,部队渡过长江时有军马不肯上船,尹吉先拉着马辔头把马向船上拽,却冷不防被军马甩进了长江。尹吉先浑身湿透地渡过了长江,却又赶上了接连不断的梅雨天气,接下来的一个月,没有穿过一天干衣服,尹吉先和他的战友们,每一刻都像浸在阴冷的江水之中……

一起见证这段历史的还有解放奖章,金色的奖章上红色的五角星在天安门城楼上放射着光芒。这枚1955年颁发的奖章,为尹吉先在解放战争中的经历做了坚实的注脚。

抗美援朝纪念章,它的绶带已经褪色了,主体的红色五角星,红色的部分也剥落了不少。这尤显沧桑的外表,暗示着这场被后世视为“打破美军神话”“扬眉吐气”的光荣之战背后,有着难以言喻的惨烈和悲壮。尹吉先的记忆注目于最为艰难的五次战役,战前动员之后回到班上,尹吉先的班长给每位战士发了两根白布条,让他们写上自己的姓名、家人姓名和地址,一条缝在衣服里侧的左边,一条缝在裤子里侧的右边。

这两个位置,至今尹吉先都清楚地记得。班长说,这样不管最后是剩下上半身还是下半身,都能认出是谁。

即便这样,尹吉先还是追问了:要是整个人都被燃烧弹烧光了呢?被重机枪打烂了呢?班长说,那只能算失踪。尹吉先不高兴了,一是想到了会死,二是担心如果战死了算作失踪,和逃兵画等号,丢人。于是他和崔克登、张吉龙、刘玉堂三个战友商量好,记下了彼此的姓名和家人住址,最后谁活着回去了,都要到没回来的战友家知会一声,说他牺牲在战场了,光荣了,没丢人。

一周后,刘玉堂在渡汉江时遭遇了美军的飞机扫射,中弹后被江水冲走,“失踪”在战场上;一个月后,张吉龙和尹吉先一起被困在美军的炮火之中,爆炸后的硝烟里温热地滴落在尹吉先身上的,是战友的血和脑浆……只剩崔克登和尹吉先一起活着离开了朝鲜。除了这三位战友,尹吉先还记下过许多一起并肩作战过的战友的姓名和通联地址,一笔一画地写在小本子上。小本子的内页用钢笔写着“于朝鲜留念。1955.10”,墨绿色的硬皮封面已经老旧脱落再重新装订过,装订线都已被磨得黝黑油亮。封面印着四个手写体大字“和平日记”,下面是线描的天安门和莫斯科救世主塔楼,二者比肩而立,一只衔着橄榄枝的和平鸽,正从这满目疮痍的封面飞过……

尹吉先将这些军功章收回布袋。

硝烟与战火,一瞬间也从这个空间中消失了。厨房正传来饭香,楼上的住户快刀剁着肉馅。窗外,大片的葡萄藤叶子绿得发亮,院子里几位大婶的家长里短在这一楼的房间里清晰可闻。

如今,战火硝烟只在记忆中才那样切近。在这个北京南城随处可见的老式小区里,早已退休的尹吉先和所有人一样安享着和平的生活。和其他人不同的是,那些为了和平流过的鲜血里,有他自己的一份。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