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了连长 威名大振
士兵委员会,最早出现在1927年1月的大革命时期。那时,在北伐军中担任营长的彭德怀,认为自己所带领的部队已不是军阀队伍,不能再用闹饷等办法来团结士兵,就将自己营中秘密的救贫会改为公开的士兵委员会。
不过,此时的士兵委员会仅局限在彭德怀所在的营,实践并不深入,章程也与过去的“救贫会”类似,核心仍是“救贫”。而在更多的北伐军队伍中,实行的还是雇佣兵制度,士兵为领饷而打仗,军官打骂士兵是家常便饭,官兵关系对立更是司空见惯。
这样的雇佣军队,注定无法完成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
历史把使命交给了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1927年9月29日,江西永新县三湾村,为改变部队吃了败仗后军心涣散、官兵关系恶劣等现状,毛泽东决定对这支队伍进行整顿和改编,这就是彪炳史册的“三湾改编”。
除了将人数不多的部队由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以外,针对当时部队中存在的军阀主义作风严重的问题,改编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军队内实行民主,即设立士兵委员会,实行官兵平等,经济公平,破除旧军队惯有的雇佣关系。
提出改编部队的毛泽东,身体力行。在三湾村钟家祠堂前面有一口水井,部队到来后,由于用水人数增加,井水变得浑浊。一天,毛泽东路过井旁,二话没说,便去老表家借来铁铲和担箕,带着几名战士,卷起衣袖裤脚就开始清修水井,铲宽水源。不到两个小时,井水清澈见底。为了防止井水再被弄脏,毛泽东还捡来鹅卵石把水井围了起来。后来,这口井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红双井”。
10月3日清晨,经过4天的短暂休整和改编,脱胎换骨般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带着全新的革命火种向井冈山进发了。
10月27日,部队抵达井冈山腹地茨坪。不久,毛泽东和战士们又迎来了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队伍,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平江起义队伍,以及被称为当地“山大王”的王佐、袁文才队伍等。“拼凑”的队伍作风各不相同,官兵素质参差不齐,但根据三湾改编确立的建军原则进行整编后,部队面貌焕然一新。
根据改编要求,红军连以上的部队中都选举产生了士兵委员会。士兵委员会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只是遇事开会研究,但他们的任务却与每个士兵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一是参加军队管理;二是维持红军纪律;三是监督军队经济;四是做群众运动;五是做士兵政治教育工作。
据当年随朱德上井冈山的王紫峰回忆:“士兵委员会开士兵会时,每个士兵都有发言权。例如,班长派班公平不公平,哪位军官说话态度不好,士兵都可以在大会上进行指名批评。对经济上的意见,士兵同样可以在大会上讲。对排长、连长、党代表的缺点都有批评的权利。”
一天,士兵委员会发现有人玩牌赌钱,仔细一看,赌钱的人里居然有连长徐彦刚!徐彦刚的资历可不简单,他是黄埔军校毕业生,早在1926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秋收起义后随毛泽东上井冈山,后来,还被毛泽东委派到“山大王”袁文才的部队参与改造工作。不过,士兵委员会不管这些,照常上报到军级士兵委员会主任陈毅那里。果然,陈毅当即表扬了士兵委员会,又差人把徐彦刚批评一通,最后徐彦刚承认错误,还在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期间受罚站岗三天。经此一事,士兵委员会威名大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