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量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2)

以质量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2)

——基于1208家企业和11136名员工调查数据的分析

2.质量创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调查表明,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企业既面临着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市场化质量信号趋于形成、智能化设备使用促进质量能力提升等机遇,同时还面临着新产品更新缓慢、产品服务质量能力不高、工匠精神不足、管理效率低下等挑战。

产品质量水平稳步提升。质量创新的重要评价指标是产品的质量水平,其主要是由一次检验合格率和退货货值率来衡量。调查表明,2014—2015年,产品的一次检验不合格率下降了23.2%,退货率下降了2.4%。以调查企业2015年的平均销售额为基数,一次检验不合格率的下降,使每家企业节约成本人民币168.1万元,调查企业节约的总成本为20.3亿元。如果以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额110.4万亿元人民币为基数计算,一次检验不合格率的下降可节约成本440亿元,占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0.7%。

企业更加自觉地面向消费者打造市场化的质量信号。质量信号是解决质量信息不对称的重要载体,主要由品牌、标准、认证、口碑等信号构成。调查显示,企业对品牌、标准、认证和口碑的选择比重,分别占到26.2%,20.2%,12.1%和26.3%,占所有质量信号的84.8%。(见图2)

企业加快通过智能化和机器人来提高质量的可靠性。生产的智能化,尤其是机器人的使用,有效提升产品的可靠性,降低质量成本,是企业质量创新的重要基础。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全面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的使用能够使退货货值占比下降41%,机器人的使用则可使退货货值率下降65%。     

新产品更新周期滞缓。新产品是质量创新的重要指标,因为只有不断推出新产品才能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从而提高企业效益。调查显示,企业产品平均更新周期为400.8天;58%的企业在近三年内没有推出任何新产品;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9.2%。

企业服务质量能力不高。服务质量能力主要是指企业在提供产品的同时,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服务需求,如售后服务能力、客户咨询响应速度等。调查显示,建立了客户呼叫中心的企业仅占15.2%,建立了客户数据库的企业仅为22.8%。对于客户需求分析的频率每周仅为2.5次,对客户需求的响应时间则达13.9天。

一线工人工匠精神缺乏。质量创新需要优秀的一线技能型工人的工匠精神,也就是工人在保障产品质量方面的专业精神和能力。调查显示,一线工人中,经过专业化技能培训的仅占19.1%,获得专业职业技能证书的仅占12.3%,工匠精神不足是企业质量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短板。  

管理效率对质量的保障能力不足。质量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管理能力的保障,因为管理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内部各类要素的结构,进而影响质量创新要素的产出水平。因此,CEES也专门按世界管理调查的指标调查了中国企业的管理效率。调查显示,中国的管理效率得分较美国低21%,较德国低18%,较日本低17%,企业的管理能力仍难以有效支撑质量创新。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