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家:筑牢为人民做学问的基础

张忠家:筑牢为人民做学问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属于人民,是为人民服务的。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想有所成就,要想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就要弘扬十年磨一剑的精神,筑牢为人民做学问的基础。

筑牢思想理论基础

没有正确的理论,就不会有正确的实践。为人民做学问必须以先进思想为引领,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掌握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是迄今最科学最先进的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坚持。

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中国学人自古有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有先忧后乐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人民的实践创造为学术活动提供了源泉和动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与党和人民事业紧密结合起来,研究和解决人民实践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时代发展和实践创新中不断做出新的理论创造。

学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要真正学懂弄通,就要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回到经典作家的文本中去,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要通过研究经典作家对具体问题的论述和分析,在熟读和深思中领会其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把握其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我们的研究。

学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过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研究和解决中国问题具有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指导意义。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围绕新时期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升华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指南。要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要义,从中领悟方法和智慧。

筑牢研究能力基础

为人民做学问仅有热情和理想是不够的,还必须筑牢研究能力基础。

提升专业把握能力。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科专业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和研究特点。只有具备较强的专业把握能力,才可能成为相关领域的行家里手。要广泛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话语体系,提升专业素养。要密切跟踪学科和专业发展动态,掌握学科和专业研究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把握学科理论前沿,找准研究切入点。要深入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新变化新特点,找准专业与社会实践的关节点、交汇点,做到在人民的实践创造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开拓新境界。

提高理论思维能力。一个没有理论思维的民族不可能登上科学的最高峰,一个缺乏理论思维的人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学问家。为人民做学问,要站在时代前沿,立足战略全局,研判世界发展大势,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提高战略思维能力。要以历史的眼光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在中国社会发展的长过程、人类社会发展的大时空中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逻辑,提高历史思维能力。要坚持问题导向,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的关键、本质、主流和全局,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要破除惯性思维,善于因时制宜、开拓创新,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新途径,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增强调查研究能力。只有深入实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拿出鲜活客观的有独创性有影响力的成果来。要掌握调查研究的方法,聚焦问题、抓住关键、找准对象,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了解情况,在调查的基础上思考、比较,直到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要增强与民交心的能力,善于用群众语言与人民交流,乐于倾听人民呼声,在与人民交朋友中听真话、察实情、获真知。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