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向阳:看待“西式民主”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

辛向阳:看待“西式民主”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

我们知道,历史上的殖民主义和现在的输出民主,造成这么多国家的混乱和这么多的难民。中国从改革开放之初到现在,要求实行西方政治发展模式特别是三权分立、议会制度的声音从未停止。比如,有人说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滞后的,为什么说是滞后的?其实是拿西方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故而认为改革是滞后的。造成所谓“滞后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度迷信西方民主制度。而迷信西方民主制度的关键就在于不了解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实质与内在矛盾。所以,认识和看待“西式民主”,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看待“西式民主”应当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如果站在有产者的利益角度,就会得出结论:西方国家的繁荣发展是由于这些国家建立了民主制度。实际上,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是由于资本对于广大劳动者的贪婪剥削和对殖民地国家人民的灾难性劫掠,西方政治制度从本质上是助长了这种剥削和劫掠,1840年英国议会正是用投票的方式决定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资本在作恶的同时,又试图用自由民主人权一类温情脉脉的话语来掩盖其昭彰的罪恶。被称为市场经济理论鼻祖的亚当·斯密在他的代表作《国富论》中就指出:“专制性质的殖民地政府会比民主共和政府更能保护奴隶的利益”,“民主共和更有利于资本的统治”,“在共和制下,没有一个地方长官有足够的权威去保护奴隶,更不要谈惩罚主人。”这也就是说,民主制度恰恰是最适合资本进行统治和剥削的制度。

所以,必须要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偏离了人民群众角度,站在资本的立场,就很难正确看待西方的民主。站在资本的立场,你就看不清“西式民主”的本质和它的内在矛盾。

看待“西式民主”应当有历史思维,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具体地分析“西式民主”的发展

有些人忘记了历史思维,把西方民主制度当作是天然的东西,不去回顾历史,认为今天的西方民主从来都是这样的。实际上,看待西方民主,一定要有历史眼光,就像列宁在《论国家》一文中讲道:“要非常科学地分析这个问题,当然对民主也是一样,至少应该对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作一个概括的历史的考察。在社会科学问题上有一种最可靠的方法,它是真正养成正确分析这个问题的本领而不致淹没在一大堆细节或大量争执意见之中所必需的,对于用科学眼光分析这个问题来说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考察自由民主也是这样,看历史上什么样,怎么产生出来,产生出来以后经过什么发展阶段,现在是怎么样,这就是基本的历史联系。这个观点对我们分析“西式民主”非常重要。

实际上,西方的民主制度发展得非常缓慢。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后,英国选举制度规定农民拥有年收入40先令以上的田产才有选举权,而那时候能够达到40先令的非常少,只占人口的5%都不到;过了近200年,1867年的改革进一步降低了选民资格,法律规定,各郡凡年收入5英镑者均拥有选举权,城市中租用不带家具的住房在12个月内付租金达到10英镑者也有选举权;再过了50多年,英国1918年的《国民参政法》才让30岁以上的妇女拥有了选举权。法国在1791年确立的选举制度,把公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所谓积极公民就是拥有一定财产和纳税的人,积极公民只占所有公民的25%,只有他们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过了半个世纪,在1848年革命中,由于工人阶级为主体的人民群众展开了争取普选权的斗争,同年3月2日,临时政府颁布法令,决定实行男性公民的直接普选;再过了100年,到了1944年法国妇女才获得普选权。美国在1787年费城制宪期间,是把奴隶制度包含在所谓民主人权之中的,那时候还承认民主人权就是要有奴隶制度。实际上,美国到了20世纪60年代依然存在着严重的种族隔离制度这一现代奴隶制度的变种。1964年,美国第二十四条宪法修正案取消了选民人头税及其他税种的限制。

从历史的角度看,西方民主的发育是非常缓慢的。它的选举权的获得,一方面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历程,另一方面是经过广大的劳动阶级不停革命、不停斗争才获得的,并不是资产阶级发善心给的。如果没有1789年法国大革命,没有1848年革命,没有巴黎公社革命斗争等一系列斗争,就不可能取得普选权的进展。而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民在1917年夺取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苏联选民很快就获得了普选权,男女获得同样的普选权。资产阶级由于财产权的限制,一点点地给,经过两三百年才有进展。

看待“西式民主”一定要用历史眼光。不能把现在的西方民主当作历史上从来都是这样的。一定要看到这个历史过程中的复杂性,一定要看到资产阶级不会自动把民主给劳动阶级,而且真正的民主都是经历了复杂的斗争、经历了革命的进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只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才能看到民主外衣掩盖下的本来面目。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