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小康路上一户不少一人不落(2)

确保小康路上一户不少一人不落(2)

统一思想认识,立下脱贫攻坚军令状。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更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必须给予更加集中的支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开展更加有力的工作。

为打赢这场脱贫硬仗,我们切实增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抓脱贫攻坚的能力和水平。从思想教育抓起,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领会精神实质,掌握工作方法。从选人用人抓起,注重在脱贫攻坚主战场锻炼干部、选用干部,对扶贫开发任务最重、工作最难的固原市安排自治区党委常委兼任市委书记;对西海固9县区党政正职在全区好中选优、优中选强,严格落实中央不脱贫不离岗的要求。在市县乡集中换届中,对贫困县班子成员从川区择优选拔,同时选拔一批优秀选调生、机关干部和村干部充实到贫困乡镇班子,在全区树立起重视扶贫、大抓脱贫的鲜明用人导向。从压实责任抓起,建立自治区负总责、地市抓推进、县级抓落实、乡镇抓实施的责任体系,区市县乡四级逐级签订责任书,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出台《宁夏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和一系列政策法规,将9个贫困县脱贫攻坚考核权重由7%提高到45%,有效发挥了政策引领作用和考核“指挥棒”作用。截至2016年,全区累计减贫59.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5.6%下降到11.1%,西海固地区农民人均收入从4193元提高到7505元,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广大贫困群众切身感受到了脱贫攻坚带来的实惠和变化,更加坚定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将大力实施脱贫富民战略,在精准脱贫上下功夫,在稳定可持续上下功夫,在落实责任上下功夫,打造全国脱贫攻坚示范区。

突出产业扶贫,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好日子是通过辛勤劳动得到的。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西部地区产业支撑带动能力不强,自身造血功能比较弱,必须加大产业带动扶贫工作力度。

我们把发展产业作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根本出路,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着力培育发展让贫困群众长期受益、稳定就业的增收致富产业,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持全覆盖,使贫困群众收入80%以上来自产业。以产业发展稳增收,坚持“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一村一特色”,实施产业扶贫示范带动工程;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现代畜牧、酿酒葡萄、枸杞、瓜菜等特色品牌农业,既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以劳务就业保增收,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将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贫困群众全部纳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全区每年劳务就业稳定在60万人次、总收入70亿元,劳务收入占贫困群众总收入的40%以上,成为脱贫致富的“铁杆庄稼”;同时,大力发展现代纺织和商贸物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贫困群众到城市、川区就业,逐步转化为产业工人。以拓宽渠道促增收,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全面推行千村信贷、互助资金、金扶工程,在全国率先实施扶贫加保险模式并实现全区域覆盖,推广盐池县无抵押联保贷款模式;依托全域旅游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以旅游开发促进扶贫开发、带动农民增收;把发展光伏产业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引导企业至少按照1:1的比例投资光伏和扶贫产业;积极探索电商扶贫,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对接大市场、对接互联网经济。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关键靠产业,只有把产业做起来,才有稳定持续的收入来源。我们将坚持不懈抓产业扶贫,大力发展能给老百姓带来“真金白银”的致富产业,实施能增加老百姓收入的“短平快”项目,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增收致富,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努力补齐短板,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是民生之需、发展之基,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脱贫攻坚的重点放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宁夏80%以上的贫困群众生活在山大沟深、生态脆弱、交通不便、公共服务资源匮乏的西海固地区,历届自治区党委、政府对这一地区的发展高度重视,平均2—3年召开一次固原工作会议,一些重大项目、资金优先向这一地区倾斜,全力助推西海固地区的发展。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