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小康路上一户不少一人不落(3)

确保小康路上一户不少一人不落(3)

我们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贫困地区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努力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对生活在不适宜居住、不适宜发展地方的35万贫困群众,按照“搬得出、稳得住、管得好、逐步能致富”的思路,易地搬迁落户到近水、沿路、靠城的区域,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针对贫困地区十年九旱、老百姓饮水困难问题,投入40多亿元实施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及配套连通工程,解决了11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脱贫销号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以上;实施道路通达工程,贫困地区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乡乡通油路、县县通高速;大力实施危窑危房改造工程,26.2万户100多万贫困群众基本都住上了砖瓦房。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坚持扶贫先扶智,实施学前教育普及、职业教育技能富民、贫困学生资助惠民等工程,每年有1.4万名贫困家庭子女在银川免费接受优质高中教育,免除贫困家庭适龄儿童保育费并补助伙食费,免除贫困学生普通高中学杂费、中职教育学费,对区内就读的高职学生给予资助,97%的职校毕业生实现一次性就业,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下大力气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向贫困地区下沉,贫困户健康档案、贫困群众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大力实施“扶贫保”,将因病致贫返贫的全部纳入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体系;扎实做好社保兜底工作,提高农村低保标准,从政策、对象、标准、管理四个方面实现“两线合一”,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现在,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短板还很多,我们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集中财力物力实施好“13项脱贫行动计划”,加快移民安置区发展,降低返贫率,确保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实实在在提高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坚持内外联动,汇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人心齐,泰山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用好外力、激发内力是必须把握好的一对重要关系;只有用好外力、激发内力,才能形成合力。

我们坚持内外互动、双向发力。一方面,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加大贫困地区基层组织建设力度,大力实施“两个带头人”工程,选好配强贫困村党组织书记,注重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发展成党员,打造了一支先富带后富的“不走工作队”。坚持把“富口袋”与“富脑袋”结合起来,通过典型示范、宣传教育、技能培训,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现在,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在用勤劳的双手改变着生活、改变着家乡面貌。另一方面,用好外部资源。与30多个部委签订框架协议、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施了一大批民生项目,解决了一大批实际问题。1996年,习近平同志亲自命名的闽宁镇,在福建省的帮扶支持下,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已经由昔日的“干沙滩”变成了今日的“金沙滩”,移民群众人均收入增长了20多倍,过上了过去想也不敢想的好日子。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建立了联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的机制,打造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成功典范。做好央企定点帮扶,利用央企的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推进脱贫攻坚,把华润集团“基础母牛银行”扶贫模式在全区进行推广。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东西部扶贫协作战略部署,进一步深化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争取部委、央企帮扶支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当前,宁夏的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剩下的贫困人口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脱贫攻坚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实践证明,打赢脱贫攻坚战是非常之事,必须采取非常之策。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引领,一步一个脚印,克服超越实际盲目乐观、急于求成的倾向,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坚决兑现向全区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确保小康路上一户不少、一人不落。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