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引领新时期民族工作

高山: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引领新时期民族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多次深入民族地区视察指导,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为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必须着眼多民族的基本国情,准确把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科学内涵。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结成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这是我们认识和解决国内民族问题必须牢记的基本“家底”,是民族工作领域看问题、定决策、作部署、抓落实必须把握的重要前提。围绕这一基本国情,习总书记提出必须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并从八个方面对其科学内涵进行了深刻阐释,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

习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既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形成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进行了更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创新和发展;既肯定了我们党以往相关民族理论及其实践所取得的经验和成就,又以坚定的政治自信廓清了干扰社会的思想迷雾,消除了各种杂音和噪音,进一步增强了全党全社会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前进的信心和定力。对此,我们必须结合新时期形势变化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对习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科学内涵新的理解和把握,并以此为引领,在宏观战略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和谋划;在微观落实层面,加强政策统筹和落地,切实保证新时期民族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健康发展。

民族团结

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必须围绕共同富裕发展的本质要求,确保实现各民族同步小康的总体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地诠释了全国同步小康的总体目标,彰显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发出的庄重承诺。实现全面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首要的一步就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习总书记曾经指出,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当前,我国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全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据统计,2016年民族地区的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均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民族地区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13年11月,习总书记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调研时,第一次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找到了“药方”。我们必须按照这一理念,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找准自身的优势,探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各个方面的潜能,助推和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与此同时,也必须看到,实现全面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指的是“同步”小康而非“同一水平”的小康。对此,民族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心理承受。

习总书记特别强调,实现同步小康,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既要考虑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又要立足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所以,实现同步小康,必须区分开“同步”与“同质”的差异,“同步”进入小康,并不等同于同步进入“同质”小康。必须区分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不同模式,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将客观指标与群众感受相结合,将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做出符合实际的综合性评估和预期。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应该在确保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个大前提下,重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应该看到民族地区因其资源禀赋各有千秋,相应地同步小康的实现路径和形式也应各具特色。民族地区要把握住这些优势,主动融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此期间,国家要充分发挥好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释放改革和政策红利,加大项目和资金投入,不断厚植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优势,为实现各民族同步小康增添后劲。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